蒙族舞蹈是基于民俗舞与宗教舞之上而诞生的,产生于民间,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蒙族舞蹈特点是节奏明快,热情奔放,语汇新颖,风格独特,尤其善于以抖肩、翻腕来表现热情开朗的性格。但蒙族舞作为一种舞台表演形式,则仅有数十年之久,且在经历过黄金发展阶段后,出现了一些不足,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三点:第一、内涵杂糅。蒙族舞中宗教舞的底色,使得其在舞蹈文化中必然会掺杂有宗教迷信的内容,而这与现代文明无疑是相悖的;第二、创新不足。创新是舞蹈赓续与发展的灵魂,当前蒙族舞在舞蹈表演中缺少创新元素,多数为“炒冷饭”,这对蒙族舞的未来发展极为有害;第三、后继乏力。受现代化以及西方文化的双重冲击,蒙族舞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众都大为减少,这从根本上动摇了蒙族舞的发展前景。总而言之,建国以来,蒙族舞蹈尽管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如由原来的全体参加的集体表演或者巫师参加的单人表演,演变成了单人、双人、多人形式更丰富的舞蹈形式,但同时也面临着很大的传承瓶颈。 蒙古族以能歌善舞而著称,蒙族舞蹈更是我国民族民间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审美形态与文化内涵,兼具刚劲有力、轻快洒脱双重特征。建国后,蒙族舞蹈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创作了一批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时代风格的优秀节目,但当前蒙族舞蹈在传承中却遭遇了不小的瓶颈,后继乏力的现象极为明显,这不仅制约了蒙族舞蹈自身的发展,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复兴也有着不小的负面影响。高校舞蹈扮演着相当关键的角色,对蒙族舞蹈的研究、传承与创作意义匪浅,是优化蒙族舞蹈传承路径,实现高校文教职能的重要阵地。文章基于此,探讨了蒙族舞蹈在高校舞蹈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 舞蹈起源甚早,可以说,自有人类文明以来,便有舞蹈,这和舞蹈的抒情性有着密切的联系,《毛诗序》中所说“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阐述的就是此一道理。蒙族舞蹈作为蒙族文化的独特反应,与蒙族人的生存环境、发展历程、社会习俗、文化传统等要素有着天然的联系,比如蒙族最早的舞蹈形态狩猎舞就是蒙族人狩猎传统的反应。除此以外,萨满教也是蒙族舞蹈的重要起源。所谓“巫舞同源”,萨满教中的仪式歌舞就是歌与舞结合的重要形式,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仪式舞种的宗教内涵逐渐淡化,遂演变为民间舞蹈,当然,不少宗教观念也被民族舞蹈继承。
蒙族舞蹈产生于蒙族悠久发展历程之中,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与人文内涵。文章基于此,首先概述了蒙族舞蹈的起源与发展现状,紧接着从民间传承与教育传承的角度探讨了蒙族舞蹈的传承方式,最后就如何实现蒙族舞蹈在高校教育中的传承目标提出了几点建议,诸如强化基础、优化过程、贴近实际、创新形式、搭建平台等。有利于蒙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