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银行业务多元化对净利差的影响研究》定义了两个层面的业务多元化,并研究了业务多元化对净利差的影响。通过引入变量非利息收入占比反映非传统业务的发展程度,揭示非传统业务对传统业务净利差的影响。通过引入变量交易及金融衍生品收入占比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反映不同种类的非传统业务多元化对净利差的影响。本文采用 2003 ~2010 年 80 家中国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净利差)与非传统业务(非利息收入)间存在交叉销售的现象。与交易及金融衍生品业务相比,手续费及佣金业务对传统业务(净利差)的影响更加明显。商业银行的交叉销售主要来自于手续费及佣金业务。 《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多元化、 经营绩效与风险相关性研究》引入 Herfindahl 指数衡量银行业务结构多元化程度, 通过建立多元化绩效、 多元化风险以及风险—绩效模型, 运用 2000-2010 年间我国 19 家主要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 对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 经营绩效以及风险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发现, 多元化有效降低了银行的风险, 但是其对绩效影响并不明显, 银行绩效的改善主要还是来自近年的产权改革、 引进外资等治理机制上的变化, 以及银行资产规模扩张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这一结论对于我国银行业的进一步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国商他银行表外兆务及其对传统业务的影响》分析了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表 外业务的发展现状和动因,并利用家上市银行的数据从替代效应和溢出效应的角度对表外 业务对传统业务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就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探索健康开展表外业务的对 策建议 。 《我国中小银行地域多元化风险与收益的实证分析》在总结已有文献基础上采用面板数据对我国 14 家银行 1997-2008 年间地域多元化的综合收益和风险进行了实证和比较分析,发现地域多元化有助于大银行提高收益降低风险,不利于中小银行收益的提高与风险降低,中小银行却不宜盲目进行地域扩张,而应把在一定地域内从事关系型业务作为长期经营战略。 《我国中小银行经营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选取 13 家中小银行作为样本,首先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样本银行经营绩效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从宏微观两个层面分别建立影响因素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宏观因素对中小银行经营绩效影响显著:外资持股比例对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不显著;银行资产规模与银行经营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员工薪酬激励及员工素质与银行经营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通过公开上市可以提高银行经营绩效;而董事会规模与银行经营绩效负相关。因此,在中小银行经营发展过程中,应逐步增强抗宏观风险的能力,保持适当的资产规模,控制董事会规模,着力改善员工报酬。 《我国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对银行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国家持股与银行绩效非线性关系的视角》在我国商业银行中,国家股权的变化是其股权结构改变的一大动因。本文采用我国 9 家商业银行 1999-2008 年的面板数据,对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主要股东间的相互制衡与银行绩效成正比;国家股权在总体上对银行绩效的影响是正的;同时,国家股权与银行绩效又呈现一种左低右高的非对称 U 型曲线关系。本文阐述了非对称 U 型曲线的成因,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是否提升了银行绩效》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是中国银行业深化改革的战略选择,是改善公司治理、提升银行绩效的必然趋势。本文以中国 13 家 A 股上市银行为研究对象,试图分析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引进对银行绩效的提高是否有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后,国内银行的平均净资产回报率、不良贷款率、拔备覆盖率、成本收入比四个指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资本充足率指标有所改善,并不显著。而平均总资产回报率、资产规模增长率两项指标有所下降,但这种下降并不显著。本文还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高管薪酬、 风险承担与银行绩效》选择 2000~2010 年中国 13 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对我国商业银行高管薪酬、风险承担与银行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高管薪酬与风险承担呈倒 U 形关系,高管薪酬与银行绩效呈正向关系,高管薪酬激励在提升了银行绩效的同时也加大了银行风险。我们建议,高管薪酬制度设计要充分考虑风险因素,充分发挥董事会及其薪酬委员会在薪酬管理中的作用,增强高管薪酬的透明性,加强对高管薪酬的监管。 《中国上市银行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在充分考虑银行业特殊性的基础上,通过采集 2006~2009 年 11 家上市的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数据,建立一组包括单方程和联立方程在内的模型,实证分析了股权结构与绩效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较大的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控制能力以及较高的股权集中度阻碍了银行绩效的提高,而境外战略投资者和实际控制人性质是银行绩效的促进剂。此外,研究还发现,董事会规模对绩效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而独立董事占董事会的比例以及银行两职分离情况对绩效有促进作用。 《我国商业银行的多元化经营分析》运用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理论,引入 Entropy 指标衡量多元化程度,运用面板数据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多元化经营的绩效进行分析的结论是,我国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对经济绩效产生了正向的影响,但影响系数很小;主业水平和规模大小影响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的绩效;我国商业银行的多元化经营都未能分散风险,而且股份制商业银行分散风险的效果比国有商业银行差。 《外资银行股权进入和银行绩效的联动效应—— — 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从微观角度研究外资股权进入对东道国银行绩效的影响,发现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银行绩效的影响与母国和东道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存在典型的不对称效应,并不是所有的外资股权进入都对国内银行有利。实际上,只有来自于高收入国家的外资股权进入才是有利的。从经济效率的角度来看,我们的研究没有为发展中国家的银行以持股方式进入发达国家提供支持,相反,支持发达国家的银行以持股方式进入发展中国家。这与目前外资银行股权进入的实际情况是比较一致的。 《中国商业银行业多元化经营绩效分析》 近 10 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业在分业金融制度下进行多元化业务创新,并在业务品种、规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根据企业多元化原理,在企业主营业务不强、企业规模较小等情况下开展多元化经营,其效果是不理想的.本文借鉴企业多元化原理,采用多元化指数、收入利润率和资产利润率等指标,对我国商业银行业 10 年来多元化业务的绩效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策略 《收入多元化能降低银行风险吗? —— — 基于中国银行业 ( 2001-2010 ) 的实证研究》以中国 14 家商业银行 2001—2010 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考察银行收入多元化对经营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银行收入多元化与风险之间并不存在明显关联,其可能原因在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净利息收入与非利息收入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考核机制以及会计计量口径的偏差。因而本文建议,我国商业银行应着力优化考核机制、加大非利息收入业务创新力度,而监管部门也应就会计计量标准及监管导向等问题做出妥善安排。 《中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对银行风险的影响》不同于以往文献专注于收入结构与银行绩效关系的研究,本文基于资产组合理论关于多元化组合可以分散风险的观点,对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与银行风险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首先利用 14 家商业银行 12 年的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非利息收入占比提高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再根据资产组合理论对银行风险进行进一步的分解,试图更深一步探讨收入结构多元化与银行风险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与银行风险间的关系并不显著,银行风险的降低主要归因于利息收入波动风险减小,而随着非利息收入占比的提高,非利息收入波动风险反而增加.对总风险的贡献值增加。基于本文的实证结果,在银行风险控制方面对中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转型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的效应分析》利用超越对数函数和对我国中小银行1987~2004 年间多元化经营行为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并从存量和流量角度探究了当前多元化经营的发展水平,提出了我国中小银行多元化经营的行为动因与逻辑。研究发现,我国中小银行存在明显的范围经济,但长期以来多元化经营发展缓慢,现行金融制度环境和中小银行经营机制缺陷是根本原因,外部市场环境约束影响了中小银行的多元化经营,内部风险控制不足制约了多元化的发展动力,过分追求规模扩张影响了多元化经营效果,市场定位模糊导致多元化经营的盲从,因此,要提升中小银行多元化经营水平,必须从外部金融制度和自身经营机制入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