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亿论文网 > 免费资料 > 参考文献 > > | 实习报告 | 开题报告 | 写作技巧 | 任务书 | 谢词致谢 | 答辩资料 | 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免费论文

档案工作应用社交媒体的发展现状及实践特点

更新时间:2018-04-28来源:www.eeelw.com 责任编辑:三亿论文网

 就目前而言,多个国家已将社交媒体与档案工作结合,并且渠道多样,使档案服务在互联网时代的新语境下得到了新的诠释。其中,英美等档案事业发展较成熟的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取得的成果尤其突出。在此,笔者选取美国、中国为例,探究其利用社交媒体创新档案工作、提供档案服务的现状,并对创新方式进行比较总结,尝试得出相对成功的档案工作创新实践特点。

1发展现状

近些年,多国的图书馆逐渐开始使用社交媒体向公众发布信息、提供文化服务,档案馆也已将社交媒体引入了档案工作。其中,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档案馆的社交媒体利用方式多样,在创新档案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本文选取美国为典型案例,探究其社交媒体利用现状,希望其中的先进经验可以在我国推广。

1.1美国

美国作为社交媒体普及程度高、档案事业发展成熟的发达国家,早已将社交媒体有效地应用于档案工作中,在传统的档案服务方式上做到了与时俱进,锐意创新,同时也使公众主动地参与到档案活动中,促使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提高。

早在 2010 年 12 月 8 日,“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署在其网站上正式发布‘社交媒体战略’,积极鼓励档案部门应用社交媒体开展档案工作,并确定与社交媒体合作的 6 大核心价值——合作性、领导性、主动性、多元化、社区化、开放性

①。”2011 年 2 月出台的《Web2.0 背景下社交媒体平台文件管理指南》明确地阐释了社交媒体分类、现代文件管理在社交媒体面前遇到的挑战、社交媒体及与文件管理工作间的关系等问题。同时,美国还从政策方面落实了社交媒体与档案工作融合的可能,“社交媒体政策”具体约束了档案馆可在社交媒体中发布何种信息、有何要求,并且限制了用户的年龄层次。可见,美国国家档案馆从法规政策层面为档案工作利用社交媒体寻求新突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网络时代大大拓展了人们的交际范围与方式,与之对应的是形形色色的社交媒体平台。因而,美国国家档案馆利用的社交媒体平台便十分多样。从被世界人民熟知的 Facebook、Instagram、Flickr 到为专档案而生的 Citizen Archivist,从以分享图片视频为主的,到侧重于信息发布、用户交流的,不一而足。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美国档案馆发布的信息种类众多,不仅仅局限于重大新闻、工作动态等事务型信息,而是尽量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2015 年 10 月 2 日,有关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 1.2 万余张原始照片档案借助 Flickr  平台面向公众公开。此次照片档案公开后,引起了众多网友的高度关注,大家纷纷就此展开讨论。通过浏览照片档案,直观地将月球表面的景观、宇航员的生活状况展现在了公众面前,使人们在接受档案服务之余,也从中获得了知识,更极大地发挥了档案资源蕴含的价值。部分网友表示,阿波罗计划一直以来多次受到质疑,大量的原始照片也真切地还原了历史,消除了公众心中的疑虑,正是一种吻合民众信息需求的档案服务。

1.2中国

我国档案行业在认识到社交媒体的巨大发展潜力后,也试图将其引入到日常档案工作中。相关领导者也几次强调利用社交媒体的必要性:2013 年,我国中央档案馆前馆长、国家档案局前局长杨冬权在会议上表示,现今的档案工作、档案服务要利用社交媒体等多种形式,向用户提供多种多样的、个性定制的档案服务;

2014 年,他还指出,档案工作应当善于利用社交媒体,借助网络平台的巨大影响力宣传我国档案事业、档案文化。不过,我国政府尚未出台与社交媒体、档案工作相关的政策,国家层面的支持和推广力度尚且不够。

与美国不同,我国国家级档案馆尚未成熟利用社交媒体,部分省市的档案馆在工作中使用了社交媒体平台。经过调研发现,我国的 31 个省级档案馆中,RSS的使用频率较高,接近 40%,而微博、微信应用程度较低,仅占比 25%左右,并且个别档案馆没有使用任何社交媒体。可见,我国档案馆所利用的社交媒体类别相对较少、范围较窄,还需进一步开发。

除应用的社交媒体类型少外,我国的档案馆对社交媒体的理解深度不够,利用程度也停留在较浅层次:仅仅是向公众单方面发布馆藏目录、时事新闻、活动动态等内容。我国的档案馆目前还未针对用户的不同诉求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档案信息。

2实践特点

通过以上对美国、中国社交媒体应用于档案工作发展现状的探究与比较,可以大致将成功、有效的档案工作结合社交媒体创新的特点总结如下。

2.1社交媒体类型多元

社交媒体的种类众多,各具特点,面向的用户群体也有所区别,要想使档案工作利用社交媒体达到宣传推广、创新服务的目的,则不能仅限于一种或几种社交媒体平台。档案馆应当通过一定的调查研究,了解不同社交媒体的独特优势及用户活性,同时利用多平台、多手段,创新档案工作形式和内容。

例如,在以发布照片视频为主要功能的平台上,档案馆可以每天定时推送一张有内涵、有历史的照片档案,它可以是多年前的生活习俗、民国时期的城市风貌等等。同时,也能针对性地制作一些普及档案知识、介绍档案馆藏的小视频,以视频生动形象的特点弱化公众将档案等同于“故纸堆”的固定印象。而面对微博、微信一类的互动功能强的综合型社交媒体,多管齐下的同时还应当注重与用户群体的直接沟通。在这里,评论、私信都可以成为信息发布主体与客体的交流渠道,且这种互动即时直观,有助于接收反馈,改进不足,提高服务水平。

2.2以用户为中心,档案服务个性化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档案馆的信息服务是以自身为核心,将自己认为有必要传播的信息自上而下地向公众公开,具体表现为:“我拥有,我发布”——档案馆收藏了何种档案、近日开展了哪些工作、举办了哪些活动……不难看出这些信息是围绕档案馆而生成的,用户的个体需要并没有得到重视。然而,在社交媒体时代中,绝对的话语权、至高的权威不再如过去那般鲜明,每个普通人都可以平等地、无差别地为自己发声,正因如此,档案工作的开展要以用户为中心,做到“你需要,我提供”——通过在社交媒体中了解用户的档案信息需求,按照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可以向公众发布有关信息。并且,由于社交媒体的自由性,每个人、每个群体的特点也在这里显露无遗,因而,档案馆在提供档案服务时也要更多地考虑到个性化。利用社交媒体提供个性化的档案服务,也许是针对特定用户,也可能是应某一群体需要而生:若某一位用户要求特定的服务,可以为满足其个性需求而开展工作。同样,档案馆也可以在了解了一群人的需要后提供服务,如学籍档案、老年人病历档案等。

2.3重视与用户交流

社交媒体使人与人间的沟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交流——社交媒体天生具备的重要功能,在档案工作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档案馆,一个具备社会职能、服务属性的机构,在利用社交媒体的过程中,必须要把与用户的交流互动作为重中之重。与用户交流的形式很多,除了社交媒体固有的私信、评论功能,档案馆也可适时开展调查问卷、线上问答等活动,以此来了解公众需要档案馆做什么、如何做。从而有针对性地发布、传播信息,创新档案工作,有效提升档案馆服务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