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狼》是由吴京自导自演的一部现代军事题材的主旋律影片,讲述了一位“痞”性十足的特种兵冷锋,在保卫国家边境时遇到的种种困难,影片最后传达出“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意志,几乎使每一个观众油然而生一种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一股叫做“爱国主义”的热血在心中沸腾。而该电影在拍摄初期曾被二十余位明星拒绝,在上映前的并不被看好,但最终 5.5 亿的票房纪录,可谓是在消费主义影响下,商业文化占据潮头的电影市场中,为主旋律影片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章主要从题材选择和人物塑造两方面来分析《战狼》的成功原因以及其爱国情怀的传达策略。 1题材选择 《战狼》作为军事题材的影片,在选择国家的象征符号与意志呈现方面都极具感染力和代表性,引起中国观众深深地共鸣,而在爱国大情怀下的小人物的情感融入更让观众具有代入感和亲近感。 1.1国家的象征符号 任何一部电影,在传达思想、表达情感时,都必然会采用一种符号,作为这种精神、思想、意志的替代物、或象征物。主旋律电影在传达意识形态时,也需要找到一个准确的实体,将其融入到故事中,并成为故事发生的内驱力,这样这个符号就必须要真实、自然、合理。主旋律影片中,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国家”也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架构在我们的意识形态中,是因为所有中国人、包括世界人民都承认这个虚拟想象。同理,电影中,国家的代替物也必须得到全人类的承认与接收。在以往的主旋律影片、如《开国大典》《建国大业》、《辛亥革命》中 ,“国家”往往与“民族独立”、“革命”连在一起,表现战争年代大国的独立与兴亡,但这些故事的背景也都是在上世纪中国还处于民族危亡、四分五裂的状态。在现代的中国,仍然使用“民族独立”、 “革命”这些符号会使得观众在接受时产生厌烦,同时难以有代入感,就需要寻找新的象征符号。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和经济没有边界,但领土有。《战狼》选择的“国家”的象征符号是“中国边境”,保卫祖国,就要保卫中国的每一寸土地,这是每一个军人的共识。因此,“边境”这个象征符号,在这样一个特种兵题材的电影里,被观众悄无声息的认同,没有一味的单面宣教,而是直接、潜意识的接受和认可,于是“边境”背后的“国家意识”,保护边境安全背后的“爱国意识”也被自然而然的接受。影片中,多次出现中国边界的国界碑的镜头,碑上赫然写着“中国”两个字,这可以说是 “边境”的实体。冷锋和老猫最后的殊死搏斗,也是发生在这个石碑的附近,既表现出敌人就要逃脱危险,也暗示着伤害中国的犯罪之徒就要逃之夭夭的危急。冷锋的一句“你们丫到中国就别想出去”,说出了数千万中国人内心的呼喊,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被这一句台词点燃,更被随后的“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推向高潮,“爱国情怀”就这样在观众胸中翻滚,固然有很多人曾对于这种“又正又红”的意志形态心生厌烦,但在此刻,民族正义感和荣誉感已占据了一切。 1.2国家意志的呈现 在军事题材的影片中,国家意志和国家精神是影片的内核,是军人在服从命令和作战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部影片也不例外。故事的背景发生在中国边境,敌方是来自于南疆边境猖狂贩毒的犯罪团伙。境外毒枭集结退伍特种兵组成雇佣军,搅扰中国特种兵演习,并且试图向中国人传播疾病。这样的对手设置,使得整个剧情合情合理,在现代和平年代里,也显得真实可信。于是,爱国主义在借由犯罪团伙的打击,巧妙地实现了正义战胜邪恶、信念大于金钱这些社会意识的融合,爱国主义的意识形态也隐形其中。这样的传播方式一方面削弱了观众对于“一味的宣教”的反感,另一方面也使观众在接受时,理所应当地将“正义必将战胜邪恶”与“捍卫祖国领土”的意志等同起来,最终接受、认可于无形之中。 为了使得“正义与邪恶”、“中国与敌人”的矛盾冲突更为突出,影片在一开始就对于冷锋违抗命令杀死毒枭弟弟进行了交代,这也成为冷锋加入“战狼”特种兵部队的起因。为了进一步加剧矛盾,敌人老猫一出场便杀死了冷锋的分队长,而这个分队长也是和冷锋的关系最为亲切的。影片着重刻画了几个细节:冷锋进队时,分队长对他的欣赏、冷锋与分队长的闲聊、最后冷锋背着他的尸体在雨中前行,这一系列的细节描绘将冷锋对于分队长的感情一步步紧推,同时也加剧了冷锋对于敌人的愤恨。此时,组织发出命令:“同志们,看着你眼前牺牲的战友告诉我,这是什么,这是战书,是向中国军人的挑衅。”将这一矛盾上升到国家的层面,实现了完美融合。 1.3爱国情怀下的人文观照 以往的主旋律影片在塑造英雄人物或历史人物,弘扬民族独立、改革开放、不畏牺牲等精神时,习惯于片面地展现人物的敢于奉献、敢于牺牲、宁死不屈等形象,而对于人物的其他情感很少用笔墨描绘。在这样的空谈爱国、历史、民族的架构下,很多主旋律电影脱离了现实本身,成为了不接地气的现实影片,既失去了现实主义的纪实魅力,也使得电影陷入“假大空”的牢笼,观众避而远之。于是近几年的主旋律电影在谋求市场化突破的同时,也在探索融入艺术电影对于人性的厚度的阐释和把握,将人物的设置,放置在真实的情感纠葛中。 《战狼》的主角,冷锋是一个“痞”劲儿十足的人,在对于他当兵动机的阐释时,埋下了一条亲情的情感线——“父亲”,并且在影片中多次闪现他的父亲在当兵时遇到“围尸打援”的情景,一方面展现父亲在他心目中的形象,另一方面也不断地形成对比,使影片在爱国情怀的架构下,多了一份人性的光辉,再让我们看到这个“痞子”背后的温情与担当。影片另一处的情感渲染是在对于分队长的塑造上。分队长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东门爷们,但却在帽子里一直放着女儿的照片,在他牺牲时,镜头以特写的形式进行了长时间的停留,更突出这位地地道道的男人对于女儿的爱和温情。除此之外,毒枭敏登作为反派的领头人,影片一开始便对他组织雇佣军的目的做了交代:弟弟被杀,为弟弟报仇,让我么看到十恶不赦的犯罪分子也有亲情和爱,有内心深处的柔软。通过三个主要人物的情感线的交代,让观众在爱国情怀下,感受到了人性的厚度与温度,也展现出影片背后导演与主创人员的人文关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