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小学学科中,语文作为小学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基础学科,在小学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类型,根据调查材料剖析了当前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现状,探讨了当前小学生不良语文学习习惯形成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论述了解决小学生不良语文学习习惯的策略。
小学语文学科是义务教育阶段必不可少的基础学科。在小学阶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有不少小学生因受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致使语文学习无习惯性,无主动性,无自觉性,从不把学习当回事,采取一种漠不关心,应付式的学习态度。比如,学习时间不固定,课堂上经常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试卷发到手,看看后分数就扔到一边,不认真分析检查等不良语文学习习惯,基于以上现状我展开了研究。
(一) 课前学习习惯 培养小学生的课前学习习惯主要是指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所谓预习就是指学生在教师讲解课文之前的自己预先独立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进行自 主学习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学质量以及学习进程直接取决于学生对新知识的预习效果和程度。那么在新课程开始的前一天学生要预习什么呢?就拿语文课本为例,在学习新课文的前一天,低年级学生可以先从朗读课文入手,进行预习,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要注意字词的读音,读清停顿,借助《新华字典》等工具书,标注生字、生词的字音,词意,标清文章段落,流利顺畅的通读全文;中年级学生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可在重点字词旁边做批注,针对课文提出一个自己不懂的问题写在课文后面;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教师在此基础上应该提出更高一级的预习要求,例如,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文章的作者以及创造这篇文章的历史背景、划出课文层次、理解段落大意以及运用简练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等等。 在小学生课前学习习惯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教师处于先主导,后引导的地位。教师要有效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学习习惯,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教师要根据他们的自身特点进行引导,不可提出统一标准化,不同情况要不同对待,对学生的进步要适当的肯定和鼓励,慢慢培养学生形成自觉预习的学习习惯。 (二)课堂学习习惯 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包括: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讲不分心;踊跃发言,其次还要有良好的书写习惯等等。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时要重点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听课时要抓住重点,多动脑,敢于质疑,认真思考。 教师在培养学生课堂学习习惯时要仔细观察学生,当学生出现不良学习习惯时,教师应该及时提醒,要注意导向并提供良好的学习榜样。课堂上若有学生走神或者不认真听讲时,教师应点名提醒防止学生分心。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时,表扬批评要相结合,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加以赞赏和鼓励,对出现不良学习习惯的学生时,教师要进行必要的限制,以便帮助学生改正不良学习习惯,形成正确的课堂学习习惯。此外,家长也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如,平时要求自己的孩子要在学校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等。
(三) 课后学习习惯 良好的课后学习习惯有很多,比如:独立认真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课后复习习惯;课外阅读习惯等。 克服遗忘最好的方法就是加强复习。课后复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自身感官,要眼看、耳听、口读、手写相互配合,要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复习效率。要循环复习做到温故而知新,复习的方法要多样化,如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相结合,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后复习习惯。学生在学习新课后做作业,是对当天学习情况的反馈,也是帮助学生巩固和复习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手段。通过学生的作业情况,可以看出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讲效率,从作业的干净整洁程度可以看出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在培养学生作业习惯的过程中,可以适当运用以下方法: 1.建议学生先复习后写作业。 2.写作业时,要认真仔细审题,当明确题目的要求后再下笔答题。 3.书写要干净整洁,字迹要认真工整。 4.对于作业能独立完成的就尽量独立完成。遇到难以解决的题目时可以与教师、家长、同学进行讨论,共同完成作业,但不要依赖任何人每次去帮你解决问题,要勤动脑,认真思考。 5.作业完成后,先自我检查,后家长检查,修改相应的错误。
此外,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爱好阅读,善于做笔记的课后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完善自我,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增长见识。 在培养学生的课后学习习惯中,家长起着监督促进作用。家长要对自己的孩子进行严格要求,要注重细节,耐心指导,反复训练,比如,注意观察自己孩子的握笔姿势是否正确,写字的笔顺,作业的订正与修改等方面,从而让孩子全面发展,养成更多的良好学习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