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戏一直是幼儿游戏的热议话题,大量研究表明,通过教师的介入,幼儿更能通过角色游戏获得丰富的经验,教师对角色游戏的适宜介入有利于角色游戏价值的发挥,因此教师的适宜介入成为教师指导角色游戏的关键。本研究对南京市某幼儿园开展的角色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情况作了观察和记录,并对 4 名老师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旨在呈现幼儿园角色游戏中教师介入以及幼儿反应的现实图景,建构角色游戏中教师适宜性介入的途径。研究发现,教师在角色游戏中以“教育者”的身份介入较多、在介入方式上更喜欢用 “指令性言语”,在介入内容上主要围绕着“玩具摆放和规则要求”展开。不同的介入身份、方式与内容对幼儿的游戏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当教师采用教育者身份介入时,幼儿出现了最高的无回应率,而以游戏者身份介入时,幼儿语言结合动作类的回应所占比例最高;教师的指令式语言和阻止类动作更容易造成幼儿游戏的中断;当教师的介入以玩具摆放及规则要求为主时,幼儿的游戏中断率达到最高值;当教师围绕游戏情节介入时,幼儿也更容易开展丰富的游戏。在此基础上,研究者围绕“教师身份意识与幼儿的主体性”、“安全责任意识与游戏的流畅性”、“伪游戏者与真游戏者身份的把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教师需要重塑自身在角色游戏中作用的观念认识、教师需要调整介入策略并建构高效的介入模式的建议,给当前教师指导角色游戏指出更明确的方向和途径。 (一) 选题缘由 角色游戏一直是幼儿游戏的热议话题,大量研究表明,教师的介入能够推动游戏情节的发展,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进而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的介入是必要的,因此教师介入的有效性便成为了教师指导角色游戏的核心。然而,在实践中很多教师总是无意识地在角色游戏中体现了“权威式力量[1]”,他们指挥游戏的剧本,他们支配着幼儿的行为.....教师的“武断”“操之过急”“权威”“高控“均以什么形式悄悄地潜入教师的行为和幼儿的游戏中?基于教育性和游戏性的双重性质,教师在游戏中应该怎样立足于一个恰当的位置?迎面而来的疑问激发了研究者的思考。 (二) 研究背景 象征性游戏能反映人类活动特点的、具有社会意义的活动,角色扮演是出现的最晚的,同时也标志着象征性游戏走向成熟,促使人的活动开始具有“社会性”的特点,有利于幼儿的社会互动、观点采择、人际问题解决等; Christie 的研究方案还表明社会性扮演游戏训练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有效方式[2],如幼儿园情境中处处蕴含着认知挑战:超市购物结账时价钱该怎么算、小银行取钱时相应给出多少“钱币”……游戏的情景激发幼儿的兴趣和耐心去迎接这样的挑战。除此之外,幼儿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接受到更多的语言刺激, vedeler 的考察研究表明,社会性扮演游戏中的言语更为复杂、明确,语法更为完整规范[3]。例如幼儿在经营“小超市”时面对客人的到来应该运用哪些语言、“披萨”店的老板们如何吆喝吸引顾客使生意红火…… 教师何以在幼儿游戏中自发地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研究表明,游戏中教师的指导能够更好地丰富幼儿的游戏,促进幼儿和游戏、环境的相互作用,使游戏的价值在幼儿身上最大化地体现,要想使角色游戏发挥自身的教育价值,教师在游戏中的地位和作用就不容忽视,因此,合宜、有效的介入指导是我们一直关注的话题。
(三) 研究意义 1、研究的理论意义 自游戏在幼儿成长中被赋予重要的地位,有关游戏的话题就一直处于热议中,教师和幼儿在游戏中的作用也不断被更新,在 20 世纪 60 年代后,非干预的游戏指导方式影响逐渐削弱,研究表明成人的参与与介入能提高儿童的游戏水平。实践中笔者发现,教师对游戏的指导又走进了另一个误区:教师的介入却不能保证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性和自主权,这是否跟介入身份、介入内容、介入方式和教师自身的理念是否规范等有关,研究者希望通过对教师介入现状的研究,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改进的策略和方向旨在更进角色游戏中介入指导的相关研究。 2、研究的实践意义 很多教师在介入时缺乏慎重地思考,缺乏理念的支持,使得游戏在不知不觉中成了教师指挥棒下的产物,大部分教师都认为游戏能够提升儿童的兴趣、选择权和自主性,发展他们的主动性和控制力,但是教师在实践中,超过半数的教师采用的方式都是自己在游戏活动中做的大部分决定,而给予幼儿很少的选择权。对于理论和实践中的不匹配碍于哪些现实因素的限制?教师能否协调自身或外界来达到一个理想的角色状态,发挥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价值?本研究旨在揭示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指导现状,存在着哪些不合理的因素以及碍于哪些因素的限制,针对现实问题给出合理的分析,再此基础上更新幼教者对游戏指导以及自身角色的认识,更好地指导教师付诸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