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亿论文网 > 免费资料 > 参考文献 > > | 实习报告 | 开题报告 | 写作技巧 | 任务书 | 谢词致谢 | 答辩资料 | 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免费论文

小学教学案例分析(建议)

更新时间:2018-06-04来源:www.eeelw.com 责任编辑:三亿论文网

 通过对 N 小学小班化教育下班级管理现状的分析,在对现行的小班化教育实施现状有了深入的了解的基础上,笔者将进一步阐述小班化班级管理的核心价值并提出完善小班化教育下班级管理的一些建议。

(一)明确小班化教育中班级发展的价值追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学生在学校中充分感受到班集体这个小社会的存在,找到自己的合理定位,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建设班集体。

优秀的班集体是具有明确的集体追求、合理的组织结构、合适的共同生活的准则、集体成员之间平等、相互包容的氛围这些特征的。在小班化教育下的班级更应该明确建立班集体体系:确定班集体的共同发展目标、建立班集体的核心管理队伍和正常秩序、组织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积极向上的班风。认识到班集体不可或缺的作用:有助于形成学生的集体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控和自律性。

小班化下班级的发展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将个体与集体相结合,让每一个学生受到均衡、充分的教育,教师不仅要关注每个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还要关注学生学习方法上的差异,进而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心理等心智体能的全部,甚至能够为每个学生设计适合其发展的课程,让每个学生都能拥有充分选择的自由。

(二)建立人性化班级管理机制

学生是具有多样性、能动性、创造性的人,也在不断地成长和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依附性向自觉性、外部监督向内部监督、服从性向习惯性的过渡阶段,多数只能从行为本身及其结果去判断是非,并不能从行为的动机去思考,这就需要建立人性化的班级管理机制。

班级的人性化管理,根本特征在于对学生的尊重、信任、爱护与激励,培养学生的归属感、荣誉感和创新能力,从而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能,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

1.平视每一位学生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个体的多重智力受遗传、环境、教育以及不同文化价值的影响,都会表现出发展水平、程度、早晚、优劣等方面的差异,班主任必须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有无限的可能,不要总是因为考卷上的分数而遮挡自己看待某些同学的视线,反而更应该把目光投向所谓的“差生”,给予那些学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2.协调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在班级这个正式群体内部,学生们会在相互交往的基础上,依赖某些联系纽带,形成有强烈感情色彩的非正式群体,这些群体没有特定的群体目标及职责分工,缺乏结构的稳定性,但它有不成文的规范和自然涌现的领袖。可能大多数人对非正式群体的印象都是消极的,其实不然,如果在巩固和发展正式群体的同时,加强协调其与非正式群体的目标导向,发挥非正式群体的正面效应,反而会使班级管理有所收效。

3.增强学生的班级主体意识

以学生为本或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基础源于人本主义的一些观点,新课改中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但在现实教育中并未很好实现,一方面源于教师不敢放权,另一方面在于学生不敢争权。正常情况下教师和学生应当在教学上是授受关系,人格上是平等关系,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教师不应执意将权力攥在自己手里,应当鼓励学生做班级管理的主人,学生也应增强自己的主体地位,有意识、有目的的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去,真正发挥自己的才能。

(三)整合教师资源,提升教师素养

小班化教育中师资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教师的数量,学生人数不变,被划分为多个小班后,对教师的需求量就会增加;二是教师的质量,不是每个教师都有当班主任的经验和方法。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引进大批量的高质量教师,这就需要实行小班化教育的学校充分整合现有教师资源,提高教师素质。

以往学校总是将班级管理的任务交由班主任一人,且班主任是由语文或数学老师担任,高强度的工作让教师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关注每一位学生,如果加强副课教师与主课教师的协调,不再将班级管理的重担压在班主任一人身上,那么班主任就会轻松一些,也有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以往学生都会觉得班主任是十分严肃的形象,对班主任也抱着畏惧心理,惹不起还是可以躲得起的,不愿与班主任交谈,而对副课的老师却愿意亲近一些,如果让副课老师帮助班主任管理个别学生,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班化班级建设不能只停留在外表的形式,教育者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理念。现实施小班化教育的多数学校都是在实施大班教育的基础上逐步推行小班化教育的,而很多教师也是 60 后、70 后,他们还保留着原有的教育观念,对待学生还是用老方法,虽然有新教师加入教育行列,但他们只是教育新手,教育方法和理念基本不会被采纳。因此,要想提升班级管理水平,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还是需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学习。培训绝不应该是一个教师在报告厅唱独角戏,对着全场打瞌睡、玩手机的老师们读事先准备好的文件稿子。培训的内容应该是关于小班化教育的理论知识、研究方向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小班课堂的教学模式,或者是小班化教育开展的成功经验分享。当然除了相关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实践,起步阶段可以是带领教师参观小班化教学取得优秀成果的学校,深入那些学校的班级、教师和学生,了解他们在小班化教育下班级管理的方法,从而进行反思与创新,提出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管理办法,尝试应用后再与其他教师分享交流。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班主任素养,从而更好地进行班级管理。

(四)构建班级多元评价体系,发挥教育合力

新课程的评价强调从外部评价走向内部评价,重视内外结合的评价 ,突出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在小班化教育下当然应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全面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标准多元化、评价结果发挥促进作用。

在小班化班级管理中,首先评价不应该只有班主任来完成,还应当有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任课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等;其次在评价时不能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还应当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情绪情感,更多的发现学生身上与众不同的特点和潜能,不应该只是用成绩这个唯一的标准来将学生划分为三六九等;评价也不应只用考试这一种方式,而应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的方法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采用案卷分析、观察、情感评价等非测验的评价技术;当然评价的最终目的是让评价结果发挥重要作用,在班级管理中的评价不仅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也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建立完善的班主任评价机制,让班主任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获得鼓励和成就感,从而更有激情的投入到班级管理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