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亿论文网 > 免费资料 > 参考文献 > > | 实习报告 | 开题报告 | 写作技巧 | 任务书 | 谢词致谢 | 答辩资料 | 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免费论文

生二胎注意事项(同胞接纳度)

更新时间:2018-06-06来源:www.eeelw.com 责任编辑:三亿论文网

 (一)样本的基本情况

根据表 1,从样本的性别状况来看,男性青少年为 68 人,占 44.7%,女性青少年为 84 人,占 55.3%。说明样本里女性多于男性,在数量上女性比男性多 16人。 

从样本的年龄状况来看,7—8 岁的青少年有 32 人,占 21.1%,9—10 岁的青少年有 58 人,占 38.2%,11—12 岁的青少年为 62 人,占 40.8%可以看出在样本里 11—12 岁青少年占了较大比重。总体来看,样本里的对象在 7—12 岁年龄段中较多是年龄较大的青少年。 

从样本的调查对象父母是否为独生子女状况来看,有 56 位青少年的父母是独生子女,占了 36.8%,有 96 位青少年的父母不是独生子女,占了 63.2%。可以看出,样本的大多数青少年的父母拥有其兄弟姐妹。 

从样本的家庭氛围状况来看,家庭中父母经常吵架的占了 36.8%,家庭中父母不经常吵架的占了 68.4%。可以看出,大部分家庭的家庭氛围较和睦,但还是有一部分家庭的氛围不和谐,这也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造成了影响。

从样本的家庭对孩子的分工状况来看,两个孩子住在一起都由父母带的有 76 人,占了 50%,两个孩子住一起,大孩子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弟弟(妹妹)由父母带的有 57 人,占了 37.5%,两个孩子分开带的有 14 人,占了 9.3%。有 5 人均不符合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大部分情况下两个孩子是住在一起的。 

(二)“二胎”出生前后长子女的同胞接纳度状况对比

1.二胎出生前后青少年在认知方面的差异

(1)青少年在同胞出生前后选择玩伴年龄上的差异

由表2—1数据可知,参与此次调查的152名被调查者中,在弟弟妹妹出生前,玩伴年龄与自己相同的人数最多,占到了总人数的52%,玩伴年龄比自己大的有

37人,占了24.3%,玩伴年龄比自己小的有36人,占23.7%。根据2—1卡方检验数据可知,sig值小于0.05,因此认为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对玩伴年龄的选择有显著的差别。其中,选择与自己年龄相同的人数最多的原因在于,在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同龄群体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龄群体容易满足青少年的种种需要。苏里文曾提出:“友谊的功能是互相证实、共享兴趣和希冀、分担恐惧、肯定自我价值、提供爱和亲密坦露的机会。”与年纪相仿的同伴有平等亲密的友谊关系可以让青少年“通过他人的眼睛看自己”并获得亲密的情感体验,从而进一步完成青少年期最重要的任务——“个体化”即心理上的断乳,寻求自我感和自我认同。不同年龄的青少年之间缺乏一起活动及情感交流的机会 

同时,通过对表中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被调查者中年龄较大的更倾向于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同辈群体在一起交往。探究其中的原因,从社会化的角度分析,处于三到六年级的青少年与同伴相处的时间非常长,而同辈群体之间有自己的一套价值标准,他们更能玩到一起。不同年龄的青少年之间缺乏一起活动及情感交流的机会,这样也会影响长子女对弟弟妹妹的接纳度。

从表3数据可知,在弟弟妹妹出生后,被调查者中有60.7%的青少年愿意和弟弟妹妹一起玩耍,对与弟弟妹妹交往持积极态度。有18%的青少年持中立态度,有14%的青少年持消极态度。根据表中sig值数据可知,sig值小于0.05,因此认为作为哥哥姐姐的青少年与同胞间的互动认知程度有显著的差别。由赋分结果可以得知,青少年在同胞关系的认知方面的均分为3.546分,略超过了量表理论平均分3分。即二胎家庭青少年在同胞关系认知上有待提升的空间,仍有一部分青少年不愿意和弟弟妹妹有亲密的互动。而兄弟姐妹在内部之间的互动度低也会影响外部活动(父母与孩子或孩子与父母之间)。

从二胎出生前后数据对比来看,在弟弟妹妹未出生前,青少年多数选择与自己同龄的玩伴交往而不愿意同比自己年龄小的交往,这也与被调查者处于学龄期,学习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与同伴群体交往密切有密切关系。在弟弟妹妹出生后,愿意和比自己年龄小的弟弟妹妹在一起玩的被调查者数量有所增加,在于青少年的沟通中,我了解到这与父母在平时与孩子有良好沟通有很大关系。

(2)青少年在同胞出生前是否被告知的手足接纳度差异

从图1数据可以看出,有41%的青少年在自己的弟弟(妹妹)出生前快出生了才被告知;有15.1%的青少年在弟弟(妹妹)没有被告知;调查对象中只有40%的青少年很早被父母告知自己在几个月后会有弟弟(妹妹)。其中,青少年在弟弟妹妹快出生时被告知的人数所占比例最大,原因在于在家庭社会化中,打算生二胎的父母来没有事先考虑到长子女可能出现的焦虑和抵触心理,更没有将新家庭模式的建立纳入生育计划中来。育龄父母在做出生育二胎的选择时有明显的一部分人群没有充分考虑长子女的看法,同时也没有和自己的第一个孩子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生不生二胎,的确是由父母做主,但家中孩子有知情权和议事权。

“先斩后奏”的做法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这样也为孩子之间同胞关系紧张埋下了恶之花的种子。

从表4数据可知,152名被调查者中有79名认为父母对于自己和弟弟妹妹的爱是一样的,并没有因为弟弟妹妹的出生而减少对自己的爱。但仍有27.8%的被调查者认为弟弟妹妹的出生分走了家长对于自己的爱。由赋分结果可以得知,青少年在同胞关系的认知方面的均值为3.42分,略超过量表理论平均分3分,即大部分青少年认为父母对于两个孩子是公平对待的,但仍有一部分青少年认为父母偏爱弟弟妹妹,产生心里不平衡而导致消极的兄弟姐妹关系。 

从二胎出生前后数据对比来看,家庭关系中,亲子关系和同胞关系互动的质量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在第二胎出生前父母没有和长子女进行交流,有可能导致亲子关系的冲突。从这个角度来看,冲突的亲子关系和和睦的同胞关系不大可能共存在同一个家庭内。在弟弟妹妹出生前父母如果提前告知青少年,与长子女有充分的交流和沟通,这样一来,长子女有时间来调整自己的心态,减少嫉妒心理,同时正确处理自己的同胞关系。

2.二胎出生前后青少年在情感方面的差异

(1)得知同胞性别前后青少年对同胞性别的差异

从图2数据可知,被调查者中有53%的青少年是想要弟弟妹妹的,有20%的青少年不想要弟弟妹妹,有27%的青少年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即无明显的同胞意愿。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想要弟弟妹妹的青少年居多,这说明在青少年中并不是全然抵制弟弟妹妹的。究其原因,一是因为自己的同伴中拥有弟弟妹妹的人在政策开放后变多,而同辈群体的社会化作用是无意识地进行的,这让青少年对拥有弟弟妹妹变得不那么排斥。二是网络等媒体对青少年社会化影响,大众媒体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导向作用,对他们的行为活动具有暗示作用。诸如《二胎时代》这种展现二胎家庭生活的综艺节目的火爆加之家长适当的引导也让青少年对于二胎有了一定的期待值。 

“同胞”具有一定的性别特征,青少年理想的同胞性别意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对同胞性别的期待。图3是对青少年理想同胞意愿的统计,其中喜欢弟弟的有15%,喜欢妹妹和两者皆可的分别都是37%,而都不喜欢的有11%。青少年在“理想的同胞性别”方面并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在数据中显示出更多愿意接受弟弟妹妹的青少年倾向于选择“妹妹”。 

由表5—1数据可知,在男生中,喜欢弟弟的居多;在女生中,喜欢妹妹的居多,总体上看,选择妹妹的人多余选择弟弟的人。有表5—2的卡方检验来看,sig值小于0.05,因此认为不同性别的青少年对理想同胞性别意愿上也存在有显著的差别。 

从性别角度看,发现兄弟姐妹的性别也影响着同胞关系。同性别的同胞组合相对于不同性别的同胞组合来说显示出更高水平的亲密关系和较低水平的敌意。在本次调查中,女性青少年所占比例较大,这也影响了最后的调查结果。

从表6结果可以得知,青少年在同胞关系的情感方面的均值为3.51分,略超过量表理论平均分3分。其中,得分最高的是“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爸爸妈妈,弟弟(妹妹)是和自己最亲的人”,得分最低的是“如果可以选择的话,自己还是想当哥哥(姐姐)”。根据表中sig值数据可知,sig值小于0.05,因此认为作为哥哥姐姐的青少年与同胞间的互动情感程度有显著的差别。可以看出,青少年在弟弟妹妹出生前对于同胞是有所期待的,在日常作为哥哥姐姐的体验不如预期的好,因此产生了不愿意当哥哥姐姐的想法。 

从二胎出生前后数据对比来看,青少年在弟弟妹妹出生前对于手足同胞是有一定的期待值的,会期待弟弟妹妹出生后和他们相处的场景。但在弟弟妹妹真正出生后,青少年对弟弟妹妹的期待值有明显的下降。主要表现在大多数青少年并不以自己是哥哥姐姐而骄傲,如果有选择也不愿意再成为哥哥姐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有期待值并不代表着青少年完全做好了成为哥哥姐姐的准备。家庭结构的变化难免会使家长更加照顾年幼的孩子。如果青少年不能及时适应身份、心态上的变化,那么原先对于二胎的期待值反而会让作为长子女的青少年心生对二胎的嫉妒心理,从而变本加厉地成为后期其同胞接纳度低的诱因。

3.二胎出生前后青少年在态度方面的差异

从图4的数据可知,有17.8%青少年希望在自己更小的时候就可以拥有弟弟妹妹,40.8%的青少年觉得现在就可以接受弟弟妹妹,而有36.2%的人认为想要等自己再大一点,有5.3%的人并不想要弟弟妹妹。除了不想要弟弟妹妹的选择之外,选择“在自己更小的时候有弟弟妹妹”的人数所占比例最小。可以看出青少年并不能接受与同胞的年龄间隔小。年龄间隔孩子们究竟会形成竞争还是合作关系的原因之一,毕竟从生物的本能来说,在家庭可获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孩子们为了获取这些资源,一定会产生竞争,因此他们彼此之间的冲突在所难免。 

根据其他学者的研究,年龄间隔相差大的孩子更容易成为模范或教导关系。对于这152名7—12岁的青少年来说,他们认为哥哥姐姐与弟弟妹妹之间的年龄差得越多,越不容易对小家伙产生敌视,反而会更好地照顾、教导和支持他们①。但这不是绝对的,对于有多个孩子的家庭而言,如何养育两个孩子,从而使其分担一部分他/她所愿意承担的养育年幼孩子的工作,并为第二个孩子提供成长和学习的榜样,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去把握其中的平衡,这取决于家庭内部的环境和条件,取决于孩子不同的性格和气质,取决于父母和孩子互动的关系,所以关键还是需要父母更加注意孩子们的反应,从而及时做出调整。

从表7数据可以看出,在弟弟妹妹出生后,被调查者在态度上的总体均值在 3.54,略高于量表理论平均分3分。其中,得分最高的是“小伙伴都羡慕自己有个弟弟(妹妹),会以自己能当哥哥(姐姐)为骄傲”,最低的是“如果小伙伴说弟弟(妹妹)的坏话,自己会很生气”。根据表中sig值数据可知,sig值小于 0.05,因此认为作为哥哥姐姐的青少年对同胞的态度有显著的差别。可以看出,青少年在拥有同胞后会产生要做弟弟妹妹小榜样的意识,但仍存在紧张关系。 

从二胎出生前后数据对比来看,在弟弟妹妹出生后,有近六成的被调查者还是很维护自己的弟弟妹妹的,不允许其他人说弟弟妹妹的坏话。有近两成的被调查者排斥同胞。大部分青少年在被父母告知将来会有弟弟妹妹后,是需要一个心理准备的过程的。在弟弟妹妹出生后,青少年对于自己手足还是比较维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