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发展特色产业脱贫 民族边疆地区要结合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特色产业,进行产业扶贫,形成了多种类型的产业发展模式。应当重视招商引资,充分展现本地区优势,为外地客户提供优惠政策,鼓励他们到此来投资。同时,应当将地区所具备的优势和投资者的投资项目紧密联系,形成利益共同体,建立互助共赢长期合作的关系。在投资发展特色产业时,要扩大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在产业产生效益时应当尽快的让其惠及人民群众,在产业运行发展的过程中,贫困地区应当积累产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促使产业进一步发展。我们应当通过优化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对扶贫项目进行新一轮开发,在保持原有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创新新的项目,以便能够更大程度的吸引投资商,使投资更好的为本地区脱贫所用,保证特色产业项目长久有效地发展,带动广大农民脱贫致富。 2.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引导劳务输出脱贫 要进一步完善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体系。在劳动力培训机构开展培训工作之前,培训机构应当进行社会调查,密切掌握贫困群众和社会所需,再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应当顺应社会发展需要,以传统特色工艺制作、餐饮服务、维修服务等行业的职业技能需要为导向。对于培训课程课时的安排,应当合理掌握培训时间,既不宜时间过长,也不宜时间过短。恰当安排教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积极激励培训的人将培训理论运用到实际生产工作中去。培训机构要尽可能多的为培训人员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加快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工作,最大力度的解决就业问题。与此同时应当完善培训机构的考核体系,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制度。对培训机构的考核不单单是对培训人数的考核,还应当注重对培训结果和效果的考核。只有当贫困群众掌握了实用的劳动技能,提高就业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帮助家庭脱贫。 3.注重因地因村制宜 实行生态保护扶贫 民族边疆地区往往地处偏远,处在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为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作物以及基础设施的破坏,应当在发展中注重生态保护。我们不能走先辈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应当边发展边治理,金ft银ft不如绿水青ft,一个地区只有具有良好的发展环境才能长久发展下去。民族边疆地区的土地资源丰富,我们应当
积极对其进行考察,进行开发利用,因地因村制宜,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在发展过程中,我们还应当注重保护本地区的林业资源,边利用边种植,在开发利用的同时注意森林周期,保护稀有树种,避免稀有物种的消失。在风沙大的地区种植防护林、防护田,使其发挥防风固沙的重大作用。兴修水利工程,在雨季的时候要积极蓄水,在旱季的时候放水,降低旱灾和涝灾发生频率,保证农产品产量的平稳增长。 (二)扩大民族边疆地区基础设施覆盖面 1.推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加大对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只有基础设施完善,才能够在此基础上发展经济,带动经济的发展。首先要解决贫困地区交通问题,要想致富先修路,只有打通通往贫困地区的道路,贫困农民种植的作物,手工艺品才能外销,外面的人才能进去参观、旅游,随之开发其资源,带领人民群众发家致富。在信息时代,通信是否畅通也决定了扶贫工作能否顺利开展。通信畅通能够丰富扶贫方式,使更多的人获取扶贫信息,得到更多社会群体帮助。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没有“看病难,看病贵”的后顾之忧,贫困群体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扶贫工作中去。因此,要加大卫生医疗系统的投入,促进民族边疆地区卫生医疗水平的提高。二十一世纪,主要依靠人才强国,教育的作用尤为重要。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栋梁,也是脱贫工作能够长久有效进行的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避免返贫现象的发生。现如今要想全面脱贫,被扶贫家庭中也需要知识的血液,以便带领整个家庭走出贫困。我们要采取措施,坚决消除“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严格落实中央政策,在民族边疆地区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 2.建立社会参与扶贫平台 当前社会帮扶平台还比较单一,获取社会帮扶信息还不够及时。为保证社会帮扶顺利进行,贫困地区应当有效运用当代的通讯手段,应当建立具有公信力的社会平台。充分利用微博、贴吧、微信等自媒体,发挥其独特优势,将其运用到扶贫工作中去。除此之外,我们应当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应该调动社会群体参与扶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予社会扶贫机构在政策方面的更大支持。 3.完善扶贫开发资金整合机制 在民族边疆地区扶贫工作开展过程中,扶贫资金的充足是相当重要的因素。缺少资金,扶贫项目也无法顺利开展,造成已经从贫困走向相对贫困的居民面临返贫的困境。因此,在扶贫工作取得成效后,要积极将扶贫成果与大家共享。不仅要保证机关投入的持续性,社会各方资金也要积极引入扶贫工作,充分整合扶贫开发资金,确保有充分的资金保持扶贫项目顺利进行。当投资资金从扶贫项目中撤出后,要确保项目的基础设施不受影响,扶贫项目顺利实施,扶贫工作能有序、长效开展下去。 4.发挥民族文化激励带动作用 民族边疆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少数民族文化极其丰富。我们要懂得扬长避短,尊重当地的风俗文化,善于运用民族文化、风俗等,使其发挥激励、带动作用,使广大少数民族群众能够形成共识,要进一步使少数民族群众能够树立大局意识、看齐意识、政治意识,营造良好的扶贫氛围。各少数民族之间应当互帮互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共同为扶贫工作贡献力所能及的力量。 (三)构建民族边疆地区脱贫监督机制 wwW.EEELW.com 在扶贫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有可能造成扶贫工作无法顺利进行。因此,我们要注重对项目各环节的监督,把责任落实到人。目前,民族边疆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已经有序进行,为了实现到 2020 年全面脱贫,摘掉所有贫困县帽子的目标,我们应当落实扶贫工作的责任考核。在扶贫项目实施前要对项目进行风险评估,避免盲目实施扶贫项目,造成损失。对监督不力而影响扶贫工作开展和扶贫效果的,应当对监督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同时,我们也要注重扶贫工作的公开透明,积极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批评和建议,接受舆论监督,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扶贫诚信环境。
结语
民族边疆地区消除贫困工作需要长期开展下去内外联动。民族边疆地区经济基础薄弱、社会环境复杂、人民群众的脱贫意识不高,使人们由“要我扶贫”向“我要扶贫”转变是一个长期过程,脱贫攻坚是社会发展必须要跨越的障碍。我们要转变扶贫观念,秉承中华民族自强不屈、永不放弃的精神。同时,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转变和创新扶贫方式,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民族边疆地区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是避免返贫现象的发生,建立扶贫工作长效机制。只有民族边疆地区扶贫工作顺利开展,到 2020 年才能实现全面脱贫,才能与全国一起进入全面小康社会,顺利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方向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