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众所周知,中国画的发展传承了中国一直以来孕育的千年文明,而中国画作为中国一直以来的绘画表现形式,不仅体现了社会风气与现象,在每一幅画中也孕育着细腻的情感。然而在多元文化融合的今天,特别是西方绘画的融入给中国画带来了巨大冲击,中国画要一如既往地坚持着自己本民族所特有的情感和笔墨,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画需要革新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而将情感的表达与笔墨精神相结合,有利于中国画上升到一种新的高度。 关键词: 中国画 情感 笔墨
中国画作为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一直备受人们的喜爱,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各国文化的交流融合,油画、水彩等一些色彩感强的西方绘画在中国的流行,使得中国画的地位被逐渐弱化。也正是因为这样,对于中国画的革新才显得十分重要。如果能够将中国画通过革新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不仅能让中国画继续传承,而且能让中国画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一、中国画中情感的表达 中国画可以说是我们国家的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文人墨客的钟爱之物。中国画的色彩并不如水彩靓丽,但画中所表现的意境却是十分内涵而深远的,它就像是一支素雅的梅花,初见没有惊艳,却让人愿意去静静品味。中国画中细腻的情感通过笔墨的不同运用表现出来,也可以说,中国画中的内涵与思想深度的体现,与情感和笔墨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在原始社会,人们就已经学会使用一些象形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在人类的不断进化过程中,绘制图像的方式就是人们进行交流沟通的起源。所以,也可以说绘画艺术是人类情感的产物,而这种情感则是由作者的情感与客观事物的情境相结合而成的,而这种情境又是通过笔墨来表现的。所以说,在绘画作品中,情感与笔墨是密切相关、牢不可分的。最早的中国画的出现,应当算是春秋战国时期的 《人物龙凤图》,那时的中国画表现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情感,更多的则是展现出了一种极强的功利目的,因此画家在对作品进行表现的时候并不能去发挥个人的艺术感情。一直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画才慢慢的走向成熟。谢赫曾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谢赫六法”,这是中国画历史上第一次将作品的情感与笔墨上升到了一个理论的高度。 “谢赫六法” 对中国画发展的艺术形式范畴进行了限制,作为一盏指明灯为中国画照亮了前进的方向,因而在中国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的便是情感和笔墨。 中国画的创作过程与西方不同。中国画的创作不管是写意画还是工笔画,都是作者通过自身的观察后内化为自己的情感,然后再在绘画作品中通过一种抽象的方式去表现出来,这是一种主观的二次创作的过程,它更多的是去表达画家内心中最真实的一种感受,这是一种情感的再现,也是一种意境的再现,是作者的内心与自然的对话。而西方的创作过程则不同,西方绘画的创作一般都是通过对景对物的写实或者是对一些景象的默写,这种方式是一种客观的初次创作。在中国,一直以来都有着诗 、书 、画同源之说,这三者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表现,书中配画,画中题诗,是一种中国独有的情感与美感的表达方式。在作品中流淌着的是作者的情感,体现的是一种“道”, 表达出来的是对人格、对生命的一种感悟。中国最优雅的语言莫过于诗,它可吟可唱,充满弹性,短短几个字却能饱含无限丰富的内容和情感。所以,任何一幅完整的中国画作品都会有提诗,而这诗化般的意境也只有与中国画相配合才能体现出其无以言喻的魅力。 二、中国画中笔墨的诠释 中国画中的笔墨,是独具表现力的一种艺术语言。作为艺术语言,它承担两个任务:一个是写物,一个是写心。并不是说在纸上将笔墨深浅不一的晕开就是写心了,生硬而不自由仅仅是对画面的一种复刻,没有什么饱满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可渲染,画中的笔墨要的是一种行云流水,一种超脱而又心之所系的精神。如果画中没有这种笔墨精神的体现,那么这幅画就像没有点睛的龙,缺少一种魅力,一种锦上添花的遗憾。我们在鉴赏一幅中国画时,除了要学习画家的一些表现手法,更重要的是要去学会品味画家所要表达出来的一种笔墨精神,以及通过对笔墨的运用而要表现出的情感色彩。 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之下,中国画也逐渐的作出了一些变化去适应时代、跟上时代的步伐,但其根本上依旧是承袭了中国画的传统,wwW.EEELW.Com在这一点上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变。然而,面对这些挑战,每一个画家又都在不断地充实自己以探索和追求自身在中国画创作中的造诣,他们知道,只有跟上了时代的步伐,才会不被时代所淘汰,才能被时代所接受、所认可。中国画也是一样,需要进行一种质的飞跃使中国画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三、中国画中情感与笔墨的变化统一 在当今社会的大氛围之下,中国画的市场由于激烈的竞争环境,其作品的质量也是良莠不齐,有些画家只注重自己作品中的笔墨关系,有些只注重作品中情感关系的表达,这两种极端化现象都不能全面展现出中国画的意境及内涵。因此,我们需要正确处理二者关系,只有将笔墨与情感相互结合,让笔墨体现情感,情感依据笔墨,这样才能使作品更加生动,才能真正的创作出好的作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将情感与笔墨做到切实的变化统一呢? 第一、从情感上进行改变,并注重笔墨运用的主次关系。中国画作品中大部分都是一些山水花鸟,表达较多的是对大自然的热爱,情感表现较为柔和,缺乏一些贴近现实生活的社会化情感。因此,我们应该更多的去挖掘出一些更加贴近生活的素材,试着用不同的笔墨方式去体现不同的感情色彩,学会从生活的细节中去寻找创作的灵感。比如说我的作品《街拍》,这个素材就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却又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个场景,我将这个场景捕捉之后,通过对街拍女郎面部表情的细致描绘尤其是对嘴角动态的刻画,让我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同时也使作品的画面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第二、在笔墨上改变作品中的虚实关系来突出作品的情感表达。在传统中国文人画里,他们所崇尚的理念是“虚即是空”,他们认为虚就应该是指空白。而这一观点既有利也有弊,它既造就出了杰出的画家,却也培养出了碌碌无为的画家。而对于现代社会,这种虚实关系的表现已经很难去满足现代人的情感的表达。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去不遗余力地表达自己呢?这个时候我们就开始考虑要让画面“实”起来,而“实”并不仅仅是指减少空白,更是指画面里色调的冷暖对比,景物的大小对比等等一些其他的要素,这些画面里笔墨的虚实对比关系可以突出作品想要表达的意愿,即作品中的情感。我们也可以考虑淡化绘画作品中的笔墨。一般而言,中国画中的笔墨精神都是建立在黑与白这样一个关系中的。这个关系中更多的是在重笔墨的基础之上去讲意境,色彩则极少运用,这就使得中国画中笔墨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境界。时间久了,我们就会发现反而这些简单的黑白关系却成了某种文化精神的符号。在中国,在一些画家的眼中,这些像是规定好了的笔墨程式就像一张张无形的网,对他们的创作产生了束缚。但是,对于中国画中的笔墨的淡化并不是就意味着要去抛弃某些东西,在这里所指的这种淡化是要通过其他笔墨形式去取代大面积的黑或者大面积的白,以此来加强作品的画面感、形式感,用多重的视觉效果去带给人们一种全新的体验。 通过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要让笔墨去体现情感,情感去依赖笔墨,这二者是相辅相承,缺一不可的。也只有真正做到这样,我们才可以更好的去解读作品。一直以来,我们都希望中国画能够像其他众多的艺术流派一样,用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去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而不是一味的对其加以限制,艺术其实本来就不应该有什么标准,而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应该如何产生,就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索,更需要艺术家们不断地勇敢创新,勇于实践。因而,当下我们需要做的最基本的就是,学会将中国画中的情感与笔墨相结合,从而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让中国画在世界的舞台上更加绚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