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金币:3000 个金币 | 资料包括:完整论文 | ||
转换比率:金额 X 10=金币数量, 例100元=1000金币 | 论文字数:22684 | ||
折扣与优惠:团购最低可5折优惠 - 了解详情 | 论文格式:Word格式(*.doc) |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行业也迎来了春天,质量也逐步提高。给排水设计作为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筑的质量和功能有直接影响,与建筑舒适性也密不可分。其中,人们对建筑的抗震要求等,也就是建筑的结构和美观度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所以建筑的设计也越来越复杂,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给水排水设计的困难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卫生间管道、或者厨房管道漏水、楼层高水压供不上去无法使用冷水或热水等问题,而由于高层建筑本身的特点,也决定了与低层建筑存在管道及阀门被腐蚀损害、超压出流造成的水量浪费、由于热水设计不合理引起的水量浪费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所以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本次设计对象是对新沂市综合楼建筑,在进行一系列综合分析对比后,选取最佳方案,根据自己对书本和设计手册的理解,对新沂市综合楼建筑从多方面对他进行给水设计、热水设计、消防设计和排水设计,用来满足住宅用户和商场用户的各种要求和用水、安全需求。 建筑给水系统:低区选用市政给水管网供水,中、高区则选择由无负压变频设备进行供水的给水方式。 建筑排水系统:本建筑为住宅,主要排水的地方是卫生间和厨房,故采用污废水合流制。 消防系统:根据资料得知本建筑防火等级为中危险级Ⅰ级,火灾延续时间为2小时。设室内消火栓系统,在阁楼层设置实验消火栓;消火栓给水管网呈环状分布,同时在室外设水泵结合器,以保证消防安全。1-3层商场设自动喷淋系统。 热水系统:本建筑的热水不需要进行分区供应,楼下3层商铺只有卫生间不需要使用热水,所以只需要对楼上4-16层的住宅供。需要注意的是,当用户使用热水时不能产生一会热一会冷、温度不稳定,或者厨房洗涤盆处的水热而卫生间淋浴的水太凉的感觉,为了避免这个现象的发生,我们将热水管道按照冷水供应时走的路线铺设。
关键词:高层建筑;给水设计;排水设计;热水设计;消防设计
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1 1.1建筑工程概况-1 1.2设计任务与内容-1 1.3应完成的技术文件-2 2 设计说明-3 2.1建筑给水系统-3 2.1.1给水方案确定-3 2.1.2给水系统比较选择-4 2.1.3系统的组成-5 2.1.4管道布置及设备安装要求-5 2.1.5管材-6 2.2 建筑排水系统-7 2.2.1排水方案确定-7 2.2.2系统的组成-7 2.2.3管道布置及设备安装要求-7 2.3室内消火栓系统-8 2.3.1消火栓给水系统的分类-8 2.3.2消防给水系统方案的确定-9 2.3.3系统组成-9 2.3.4主要设备-9 2.3.5消火栓系统的管道及设备的安装 -10 2.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10 2.4.1自动喷淋灭火系统分类-10 2.4.2自动喷淋灭火系统的选择-10 2.4.3自动喷淋系统的布置及管材 -11 2.4.4自喷泵的选择-11 2.5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11 2.5.1建筑雨水的排放方式 -11 2.5.2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11 2.6建筑热水系统 -11 2.6.1热水供应类型选择-11 2.6.2竖向分区 -12 2.6.3热源的选择 -12 2.6.4水的加热方式-12 2.6.5加热器的放置-13 2.6.6热水供应系统的加热设备和器材 -13 2.6.7热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14 2.6.8热水供水系统方案的确定-14 2.6.9热水系统图示-15 3计算书说明 -16 3.1建筑给水系统计算-16 3.1.1给水系统分区-16 3.1.2给水用水量-16 3.1.3给水管网水力计算-17 3.2建筑排水系统计算-28 3.2.1排水系统选择-28 3.2.2排水管网水力计算-30 3.2.3局部提升构筑物-34 3.2.4管材-35 3.3建筑消火栓系统-35 3.3.1消火栓水力计算-35 3.3.2水力校核计算-38 3.3.3水泵接合器-40 3.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40 3.4.1自喷方案的确定-40 3.4.2自喷系统水力计算-41 3.4.3水泵接合器-44 3.4.4报警阀组-44 3.4.5末端试水装置-44 3.5建筑雨水排水系统-45 3.5.1雨水排水系统计算依据-45 3.5.2雨水系统的水力计算-46 3.5.3溢流口计算-48 3.6建筑热水系统-48 3.6.1水温的确定-48 3.6.2耗热量计算-49 3.6.3加热设备的供热量计算 -49 3.6.4热水量计算-49 3.6.5换热面积的计算-49 3.6.6贮热容积计算-50 3.6.7加热设备的确定-51 3.6.8室内热水配水管网的水力计算-52 结论-55 致谢 -56 参考文献 -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