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亿论文网 > 免费资料 > 开题报告 > > | 实习报告 | 开题报告 | 写作技巧 | 任务书 | 谢词致谢 | 答辩资料 | 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免费论文

纪录片创作心得摄影方面

更新时间:2020-01-13来源:www.eeelw.com 责任编辑:佚名

 摄影创作是纪录片制作中很重要的环节,决定了一部纪录片在画面表现和传情达意方面是否成功。纪录片摄影创作既是一个理论性问题,也是一个实践性问题。对于纪录片摄影创作来说,要在实践过程中综合体现纪录片制作必须遵循的理论原则,也要根据每部作品的主题和创作理念进行针对性的创作。在这个过程中,对于纪录片摄影师的专业技能、职业准则和艺术创作能力则有着较高的要求。

纪录片的摄影创作,在实践中是每位编导和摄影师都必须考虑和面对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纪录片制作的日益繁盛,学界的相关理论研究也逐渐增多,除对于纪录片摄影创作的综合研究外,也有针对摄影技巧、摄影师应具备的创作能力等方面的研究。

2001年,王跃宇在其发表于《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的文章《谈纪录片的摄影创作》中指出了当时纪录片摄影创作理论研究苍白的现实,文章结合纪录片“真”、“善”、“美”三原则,阐释了纪录片摄影创作中应该遵循的原则以及摄影师应该具备的创作素养。他提出:“纪录片摄影创作在实施阶段一般分为两类:刻意追求的与即兴发挥的。刻意追求指摄影师在拍摄之前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想法,然后按照想法去实施拍摄;即兴发挥是属于在拍摄现场受所拍事物的影响、触动而引发的创作。”2002年,刘玉斌发表于《山东视听》的文章《简论电视纪录片的真善美》也就纪录片摄影创作中的“真、善、美”理念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对于纪录片摄影创作中各类问题进行较为系统性阐述的有美国电影制作人罗森塔尔所著《纪录片编导与制作》(2006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此书以创作理念为主线,配以经典和详实的实例,全面阐释和探讨了纪录片从创意、制作到发行过程中常常要面对的问题。书中指出了“导演与摄影师的关系”、“拍摄采访的技巧”、“实地拍摄”、“拍摄问题”等摄影创作理论问题,不仅具有完整的系统性和理论性,而且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随着近年来我国影视行业的长足发展,国内学者的相关理论研究也呈现出了繁荣的局面。许哲军于2006年发表在《视听纵横》上的《纪录片的拍摄技巧》一文较为深入地阐述了纪录片摄影创作中的技巧性问题和如何把握摄影艺术化的问题,主要包括“让采访更生活化”、“让细节更多、更生动”、“让镜头更平稳”、“让画面更美、更有视觉冲击力”等方面。此类研究还有戈军的《电视纪录片的摄影技巧》、唐延智的《纪录片的摄影方法浅析》等文章。纪录片的摄影创作从具体拍摄方面来说,也遵循了图片摄影的基本理念,如拍摄时的构图、用光等问题,常健的《摄像构图的章法》、李厉的《浅谈电视摄像的光线运用》等文章对此作了详细的阐述,使纪录片摄影创作的实践有了更丰富的理论参考。2014年,陈晓发表于《中国传媒科技》上的文章《电视纪录片拍摄制作初探》对于“电视纪录片拍摄的基本原则”、“电视拍摄记录的相关内容”等问题进一步作了研究。此外,李媛的《纪录片摄影创作的特征与难点探析》一文,除对于之前的理论进行完善之外,也提出了摄影创作中的一些难点问题,尤其肯定了摄影师在纪录片创作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完成一部优秀纪录片对于摄影师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制作的优秀纪录片如《棉花》、《舌尖上的中国》、《下南洋》等在摄影创作方面都取得了较高的技术与艺术成就,也为相关理论的进步提供了优秀的实例参考。当前摄影手段的进步和大众审美要求的提高使得技术性与艺术性研究更多地出现在纪录片摄影创作理论中,催生着更多优秀的理论与实践成果的出现。 

如何实现纪录片《板鹞》摄影创作中的真实性与艺术性

1.纪录片应该讲求真,《板鹞》这部纪录片的摄影创作同样要以真实性为创作基础。纪录片的“真实性”是纪录片生存的灵魂,最大限度地组织传达这些“真实”是纪录片存在的理由,纪录片的真实不是照搬生活原来模样,而是有思想地反映生活,通过访谈、实物、文字和新闻影像资料着重展现生活原生形态和完整过程,排斥虚构和摆拍。纪录片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加工与展现,以反映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欧阳宏生在《追求多样品格的真实》中曾谈到,纪录片首先是多棱镜,它能折射出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人们也正是通过纪录片了解整个社会。所以,纪录片表现的是现实中的社会,它体现于具体事例和具体细节之中。纪录片的价值和纪录片的真实性密不可分,维护纪录片的真实性是彰显纪录片价值的重要手段。因为纪录片的价值在于通过摄影机客观呈现的事实,经由编导进行有序地客观的编排,再由观众通过接受、思考而自行得出的结论。此时,纪录片担任了望远镜和传声筒的角色,这种结论是观众近似身临其境事件现场得出的结论,也是纪录片的终极目的和价值所在。

2.纪录片创作要有艺术性,在摄影创作层面表现为摄影美和故事性的体现。摄影,一半是技术,一半是艺术。纪录片摄影师对镜头的推、拉、接、移、跟以及起幅落幅的控制能力就是这种技术与艺术的有机结合和灵活运用的过程。镜头推的要稳,拉的要匀,摇的要平,跟的要准。起幅要自然流畅,落幅要平稳准确。这些虽然只是常规的技术要求,但通过技术所呈现出来的影像画面的美感就是艺术性的表现。所以纪录片摄影创作要追求美。故事性纪录片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由人们日常生活实践所构成的社会及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简而言之,是对人们“日常性”生活的一种捕捉、再现与表现,而不是艺术加工或重造的新的世界。一部优秀的、具有审美价值的纪录片,就是作者按照一定的审美观念进行美学构思,对生活中美的事物加以选择、概括、提炼、逻辑构架而成的艺术画卷。因此,说纪录片的美根植于生活美之中。一切生活之美,都可以在纪录片中得到反映和再现。这对于纪录片摄影来说,追求的美主要在于通过美的画面合理地达到表意与抒情的功能。具体表现在追求构图的完美,景别与镜头焦距(指广角、长焦等)的运用要恰当准确,角度的选择、主体的处理要新颖突出。追求运动的完美,运动镜头或平缓、或湍急、或舒展、或摇晃,无不张弛有度,入情入理。追求音调的协调、色彩的完美,充分发挥色彩的情感及造型作用。追求光线的完美,发挥出光线在突出主体、表现内容、形成气氛等方面的作用。所以,成功的摄影创作体现的是艺术性,也是纪录片艺术表现的重要内容之一。

纪录片摄影创作的艺术性另一方面在于通过摄影为其故事性的表现奠定基础。纪录片内容从简单地记录事态的发展到由记录事态的发展来表达更深层的意义。通过纪录片表达作者的观点,从而影响观众的观点,引导社会舆论。纪录片制作者在拍摄题材上的选择和主题思想的表达都是颇费心思的,在人物的塑造与情节的安排上,充分运用故事化的叙事手法,强调故事的连贯性,从而揭示纪录片的深刻含义。这就要求摄影创作能够为故事性的突出而服务。纪录片成功的首要因素在于编导的出色发挥,其次便是摄影师在摄影创作中通过现实画面来表现导演的艺术构思。导演与摄影师的默契配合,是纪录片故事化成功的前提。摄影师要使拍摄的画面富于变化,可以站在观众的角度去摄录观众所需要、所关注的镜头,利用多角度、多机位、多景别的镜头去强化某个细节或某种情绪的变化,使拍摄资料丰富,利于后期制作。同时,摄影师要在强化和渲染故事化的效果时,能够充分利用大景别的变化来表达这种视觉效果,使画面组接后更具视觉冲击力,为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摄影师也可以利用时节、时间的变化来营造画面气氛,一年不同的季节、一天不同的时间,所摄录的画面效果都会有所不同,根据纪录片故事化所传达的不同情绪,可以选取特定的时节、时间影调来拍摄,从而在前期拍摄时就奠定好营造气氛的画面基础,为最终实现纪录片的故事性提供可能。

纪录片的本质特征是纪实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所谓纪实性,是指纪录片所表现的事物具有的客观实在性;所谓艺术性,是指纪录片对现实中的真人实事给予的艺术表现,如果说故事片强调的是艺术真实、那么纪录片强调的则是真实的艺术。也就是说,纪录片讲究艺术性,但也必须讲究真实性。然而,对于纪录片来说,纪实性并不等同于真实性,就像艺术性也开不是完全指虚构一样。所以,对于纪录片摄影创作来说,它遵循的原则应该是既真实又艺术,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