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亿论文网 > 免费资料 > 开题报告 > > | 实习报告 | 开题报告 | 写作技巧 | 任务书 | 谢词致谢 | 答辩资料 | 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免费论文

支架式教学论文开题报告模板范例

更新时间:2018-01-25来源:www.eeelw.com 责任编辑:三亿论文网

 课题研究现状:

  支架式教学在20世纪70年代初现端倪,支架式教学理论的发展历经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皮亚杰(J.Piaget)提出的建构主义理论。他认为教师要帮助学生把复杂的任务加以分解,并设计,提供一种概念支架,为学生持续构建奠定基础,这就形成了支架式教学最初的模型。第二阶段是著名的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Lev Vygotsky)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支架式教学力图将支架保持在潜在发展水平之间,就要要求教师务必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理论主要解决了支架“搭在哪里”的问题,这是支架式教学最直接的理论基础,为其最终提出奠定基础。第三阶段就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Bruner)等在借用吸收和发展 “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支架式教学的教育理念,该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法。 Anghileri(2002)他为了探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老师所起的指导作用从而运用了“支架式”教学,要求学生尽可能多的完成学习任务。只有在学生现有水平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时老师才提供一些帮助,使学生能够顺利的完成学习任务。当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老师则需要逐步减少对学生的帮助,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能力。 Benson(1997)认为,“支架”就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和将要掌握知识之间搭建起来的桥梁。如果能够恰当使用“支架”教学,将会促进学生的学习。 Winnips(2001)对“支架式”教学有另外一种解释,他认为,“支架式”教学更侧重于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通过老师的充分指导。学生能够独立的学习。这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教是为了不教”。 Bonk&Kim(1998)则认为“支架式”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是学习任务具有可行性,提供信息和建议,促进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和自我约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的过程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帮助学生做出策略。 Matthew E. Poehner(2000)在动态评估中指出在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内,教师与学生在互动过程中所提供的“支架”是有效的。这就支持了Vygotsky’s(1987)的观点,即在持续发展的互动过程中,发展并不是平稳线性的,而是动态的,不平衡和具有革命性的。 支架式教学自20世界末引入中国并不断地发展。 庞维国(2003)他对支架式教学做了简要的介绍,并给出了例子,他认为成功的学习取决于学习者的自主或者协作探究,课堂教学中应当包含情节创设,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自我评价等环节。成功的课堂应该培养学生以意义建构为取向的自主学习能力。 何齐宗(2006)他对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的支架式教学做了进一步的论述,他对支架式教学的五个步骤做了更详细的分析。并且论述了脚手架在大班教学上的应用,他以脚手架为教学比喻,探讨其性质,分析其要素,进而以大班教学为情境分析支架式教学在大班探究教学上的应用,并且指出支架式教学所面临的挑战。 吴国来(2008)简要的论述和分析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其中包括支架式教学的定义,理论基础,基本教学环节和支架式教学的特点。 王笃勤(2009)在如何搭建支架这个问题中指出,支架的搭建要求分析学习者的图示能力和认知特点,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计相应的支架。同时在初中英语“支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中对支架式教学的环节以及支架的形式进行了阐述并总结了支架式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张可瑜(2012)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与高中英语教学的契合中针对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弊端,将支架式教学模式与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英语教学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论证了该模式的有效性和不足之处。 综上所述,近年来,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对支架式教学在初中英语写作的应用做了不同的研究。在我国,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出现的比较晚,相关的研究也不是很多,但是在借鉴了一些国外的相关研究之上,也逐步的充实起来。对支架式教学的定义、特点、内容等都有了新的理解和发展,并把支架式教学和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发展出一套适合于自己的教学方式。 

课题研究目的:

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分析支架式教学在初中英语写作中的应用。通过对初二年级两个班同学进行问卷调查,从而表明支架式教学对于初中英语写作的有效推动作用,为把支架式教学方法应用到初中英语写作课堂提供了一些数据支撑,同时,能够为更好的指导初中生提高他们的英语写作水平提供了有效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