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亿论文网 > 免费资料 > 开题报告 > > | 实习报告 | 开题报告 | 写作技巧 | 任务书 | 谢词致谢 | 答辩资料 | 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免费论文

《梅西所知道的》论文开题报告如何写?

更新时间:2018-01-29来源:www.eeelw.com 责任编辑:三亿论文网

 课题研究现状:

  

亨利·詹姆斯(1843一1916)是英美小说史上最有影响的大家之一,被大家公认为是现代主义文学创作尤其是意识流文学流派的先驱和现代小说批评的鼻祖。Terry Eagleton把他与劳伦斯、康拉德、艾略特、庞德、乔伊斯等并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在五十多年的写作生涯中,詹姆斯共创作了22部长篇小说、112篇短篇小说,以及诸多的文学创作理论、评论文章、戏剧剧本、游记、随笔、传记和书信等。特别需要一提的是作品《梅西所知道的》,这部小说创作于詹姆斯生命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时刻,它刻画了一个无所依凭的儿童如何从充满困惑的人生逆境中寻找成长的力量和信仰的支撑;并且面对周围恶俗泛滥道德败坏的成人世界,梅西一直坚持以正面积极的认知来理解生活和选择承担。从某种意义上讲,《梅西所知道的》这部作品呼应了詹姆斯本人当时的成长心路,间接表达了作者的道德标准和审美原则。

对于《梅西所知道的》这本书研究,大部分人从叙述视角,存在主义,权利关系等方面来分析而少有人从成长角度来解读该小说。关于成长小说的定义以及主题解读,国内外学者众说纷纭:

苏姗娜(1966)提到“成长小说主人公独自踏上旅程, 走向他想象中的世界。由于他本人的性情, 往往在旅程中会遭遇一系列的不幸, 在选择友谊、爱情和工作时处处碰壁, 但同时又绝处逢生, 往往会认识不同种类的引领人和建议者, 最后经过对自己多方面的调节和完善, 终于适应了特定时代背景与社会环境的要求, 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美国学者莫迪凯·马科斯(1969)在《什么是成长小说》这样界定“成长小说”的内涵: “成长小说展示的是年轻主人公经历了某种切肤之痛的事件之后,或改变了原有的世界观,或改变了自己的性格,或两者兼有; 这种改变使他摆脱了童年的天真,并最终把他引向了一个真实而复杂的成人世界。在成长小说中,仪式本身可有可无,但必须有证据显示这种变化对主人公会产生永久的影响。 

哈格(1972)认为成长小说是以一个敏感的青年人或年轻人为主人公, 叙述他试图了解世界本质、发掘现实意义、得到生命哲学和生存艺术启示过程的小说。它对主人公性质(青年人或年轻人)、性格特征(敏感)和小说主旨做了限定和说明。

田德望(1984)侧重于成长小说的社会性和教育性解读,具有很强的目的论特征。他认为从狭义来说,成长小说是以个人和社会的矛盾尚未激化成为敌对状态为前提的, 主人公在生活中接受教育的过程就是他通过个性的成熟化和丰富化成为社会的合作者的过程。

巴赫金(1998)首先指出, 成长小说区别于其他大部分小说的首要特征在于主人公的形象, 不是静态的统一体, 而是动态的统一体;其次,“时间进入人的内部, 进入人物形象本身, 极大地改变了人物命运及生活中一切因素所具有的意义” 。因此,巴赫金特意把成长小说强调为“人的成长小说”,人物的形象、尤其性格及其性格的发展变化是成长小说着力要关注的。虽然巴赫金未曾给出明确的限定, 但却对成长小说的特征、分类研究以及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方面做出了极具建设性和开创性的工作。

芮渝萍教授(2004)在《美国成长小说研究中》把成长过程归结为“诱惑—出走—考验—迷茫—顿悟—失去天真—认识人生和自我”。事实上,并非每一部成长小说的主人公都要经历这一过程,但是都必须经历从无知到成熟的心理过程。女性与男性同样要经过磨练才能够成熟独立找到自我。芮渝萍还认为成长小说中的顿悟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主人公在日常小事中产生的感悟;一种是生活中震撼性事件在主人公精神上触发的感悟,这种震撼性事件通常是可怕的悲剧性事件。另外,芮渝萍还提出成长引路人理论,认为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会一些人的影响,这些人从正反两方面丰富着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和对社会的认知。

成长一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成长是人生的必然阶段,关于成长的问题是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主题。而成长类型的小说则深受各个年龄层次读者的喜爱。詹姆斯的很多巨作都有中文译本,但《梅西所知道的》目前还没有中文译本。所以对于这本书研究的人也不多,而从“CNKI 全文检索”检索到的硕博论文也不足10篇。詹姆斯很多作品都被学者从女性角度解读,而我想从成长的角度,用另一个视角来解读詹姆斯的《梅西所知道的》,希望能让更多人关注经典文学作品。

 

课题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从成长小说的角度来分析《梅西所知道的》这本书。通过成长主题、成长中的引路人、成长模式这三个成长小说特点来解读该小说,用全新的视角来解读亨利·詹姆斯的作品,探究儿童的成长,让更多人关注经典文学作品,重视家庭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