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亿论文网 > 免费资料 > 开题报告 > > | 实习报告 | 开题报告 | 写作技巧 | 任务书 | 谢词致谢 | 答辩资料 | 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免费论文

中英商业广告语言论文开题报告主要内容

更新时间:2018-01-30来源:www.eeelw.com 责任编辑:三亿论文网

 课题研究现状:

  自1979年1月28日上海电视台播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则广告以来,理论界、学术界、商界等众多领域的有识之士们便开始关注当代广告的研究。作为广告的核心部分,广告语言研究的巨大价值是毋庸质疑的。市场实践告诉人们,广告语言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它不是简单的文学创作的问题,而是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等诸方面因素,其社会性、实用性极强。 近年来,国内对广告语言研究的文章日益增多,广告语言研究的领域有了很大的开拓,也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一些研究广告语言的专著也已经出版。于根元(1998)从广告语言的一般理论及我国广告语言的发展史入手,详实地讲解了广告语言写作的要求,最后预见性分析了广告语言发展的前景,他认为当代广告必须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有更进一步的发展;阐景忠(2003)指出广告是现代社会传播商业信息的最主要手段。中华民族独特而悠久的文化传统,使广大受众形成了特殊的心态与观念,如尚实心态、人情观念、居中思想、对应意识、含蓄风格、伦理观念等。必须深入研究这些心态观念,并在广告语言创意中对其加以充分考虑和利用,广告传播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谭卫国(2003)运用对比的方法,以丰富的广告实例,从哲学观念、思维模式、文化心理和道德观念四种视角讨论了中西文化对中西广告语言的影响和制约,同时论证了中西广告语言对中西文化的具体反映。他试图说明,反映中西文化的中西广告语言易被中西受众所接受,可促使广告走向成功。 周桂荣(2005)着重论述了大众传媒与广告语言的关系。重点从广告语言的表述类型、不同传媒中的广告语言、广告语言与大众传媒的双向互动三个层面,阐述了当前广告创作中的语言运用问题;彭浩(2008)在论述言语行为理论与广告语言关系的基础上,讨论广告言语行为的不同分类,进而探讨电视广告艺术片中言语行为的说服力;吴丽萍(2008)认为广告借助语言表达了它的主题,对消费者形成刺激系统,其最终目的是劝说消费者购买产品或改变其想法。所以,广告心理学是一门研究说服艺术的学问。只有将广告语言的劝说艺术恰当地应用到消费者的心理分析当中,广告策划才能取得最大成功;吴剑锋(2008)运用语用学的关联理论和礼貌合作原则,并结合电视媒体自身的特点,探讨电视广告的语言特点和语言策略。 虽然国外对广告语言策略的研究的文章没有国内对此话题进行研究的文章多,但是有许多关于广告语言的专著。美国社会与传播学家教授迈克尔•舒德森(1984)提出广告对劝说消费者购买商品以及对社会影响都很有限。他关注的不仅仅是作为象征的广告本身,而是从文化和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作为广告主、广告公司的社会情况和消费者的反应,把广告放到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下去考察和理解。他认为广告的威力比广告人和广告批评家所声称的要小的多。对大多数美国人来说,在多数情况下想用广告直接影响消费者的选择几乎无济于事。 Guy W. D. Cook(1992)认为广告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它是其周围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音乐、图片以及人的生活经验。随着科技的发展广告产业也欣欣向荣,广告的覆盖面也越来越广,从普遍存在的生活日用品到各种高科技产品。广告的呈现形式也有单一逐渐多样化;Courtland L, Bovee和 William F. Arens(1992)从日常生活经验中挑选出大量的实例,提出了广告创意的观点和整合营销传播活动。从而指出广告创意在广告发展领域的重要作用以及广告创意是如何影响广告策略的。对广告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在所搜集到的诸多资料中,真正从广告语言说服策略的角度来研究广告语言的文章甚少,关于中英商业广告语言说服策略研究进行比较的更是少之又少。现阶段搜集到的与商业广告语言说服策略相关的资料数量十分有限。商业广告语言说服策略方面的研究不仅零散,也很单薄,缺乏广度和深度,更说不上系统性、科学性。因此亟待投入力量展开全面研究,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课题研究目的: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拟通过网络、报纸等传播媒体收集大量的中英商业广告实例,以社会心理学理论为理论依据,对中英商业语言说服策略进行对比,总结出两者的共性与差异,并探索中英商业广告语言说服策略的影响因素。一方面,对商业广告语言的说服策略进行研究,有利于实现商业广告语言的最优化和商业广告语言使用的规范化;另一方面,了解中英商业广告语言说服策略的不同,对中英两国文化、习俗以及消费观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更有利于促进商业和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