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亿论文网 > 免费资料 > 开题报告 > > | 实习报告 | 开题报告 | 写作技巧 | 任务书 | 谢词致谢 | 答辩资料 | 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免费论文

影片《金陵十三钗》论文开题报告如何写?

更新时间:2018-02-01来源:www.eeelw.com 责任编辑:三亿论文网

 课题研究现状:

  

随着信息形式的多样化,话语也不再以单一的文本模态形式体现,而是加入了声音、图像、动画、颜色等多种模态形式。同时电影作品充分运用了语言、听觉和视觉等模态,通过语言、图像、声音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但以前的电影字幕翻译的研究只局限于语言本身,即只注重字幕(语言)的作用,而忽视了其他意义模态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西方兴起的多模态话语分析则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影视研究的局限性从而提供了一个更为综合的视角。

我国多模态话语分析起源于21世纪初,李战子的《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2003)从社会符号学角度介绍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开创了我国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研究的先河。此后,张德禄(2009)教授发表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张德禄教授指出多模态话语是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随着多媒体话语的产生电影的多模态主要体现在字幕、图像画面和声音等几个方面。但多模态话语分析一直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只是在现代语言学的研究当中,有些语言学家才注意到多模态,并且开始从非语言特征和伴随语言特征的角度去研究它,但是也只是作为一种语言的辅助表达系统来研究,还没有作为意义表达模态。直到最近几年人们才逐步认识到其重要性,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术领域进行研究。李运兴(2001:39)认为字幕的功能显而易见:提供信息。但字幕的信息功能有两个独特之处:一是字幕所提供的语言信息是和视觉信息、听觉信息密切配合的;二是字幕的语言信息呈递进式推进。这就说明电影的字幕翻译中必定也运用了多模态,而且各种模态之间是互相配合的,在互补或者非互补的关系中尽显电影的意义与魅力。朱永生(2007)先生还进一步总结了识别多模态话语的两条标准:使用两种以上模态(如视觉、触觉、嗅觉、听觉等),或在一种模态下使用两种以上符号系统。张德禄教授(2009)经过研究还总结出多模态话语分析由5个层面的系统组成,这五个层面分别是:(1)文化层面,包括作为文化的主要存在形式的意识形态和作为话语模式的选择潜势的体裁。(2)语境层面,包括由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组成的语境构型。(3)意义层面,包括由几个部分组成的话语意义及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谋篇意义。(4)形式层面,实现意义的不同形式系统。(5)媒体层面,是话语最终在物质世界表现的物质形式,包括语言的和非语言的两大类。其他学者也对多模态话语分析下的电影字幕翻译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胡壮麟(2007)认为,成功的字幕翻译所依赖的语境因素是多元的,除了影片中的语境之外,还要考虑观众所处的现实社会文化背景,他提出将语境分为上下文语境和文化语境。陈红岩(2011)认为,内容层面包括意义层面和形式层面。综上所述,中国在多模态话语分析领域方面的研究,可以说是成果颇丰,专家们也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理论指导。

 

张艺谋执导的《金陵十三钗》主要讲述了南京大屠杀期间在一座暂未被占领的天主教堂内十二位侠肝义胆的风尘女子和教堂内打杂的小伙计为解救女学生脱离日本兵的魔掌而慷慨赴死的故事。片中教堂中的避难者们的语言以英语与南京方言为主,在英译过程中呈现口语化、大众化、中语西化等语言特点。近年来,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金陵十三钗》的字幕翻译做了研究。主要是从翻译策略、文化视角、语言学视角来研究。运用理论作为指导的《金陵十三钗》字幕翻译也有很多,比如运用目的论对《金陵十三钗》进行字幕翻译等等。这些研究拓宽了《金陵十三钗》字幕翻译研究的视角,对本片的字幕翻译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角度,以《金陵十三钗》的字幕翻译为语料,借助张德禄教授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从文化、语境、内容和表达四个层面分别对《金陵十三钗》字幕翻译文本进行分析探讨。希望对电影字幕翻译者有所启示。

课题研究目的:

电影作为一种简洁直观的跨文化交流方式,其中字幕翻译是一个重要因素。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多模态话语分析逐渐成为电影字幕翻译研究的热点理论之一。2011年,由张艺谋导演拍摄的《金陵十三钗》获得了第69 届金球奖(Golden Globe)最佳外语片提名。本文从文化、语境、内容和表达这四个层面对电影《金陵十三钗》进行字幕翻译研究,旨在帮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观众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该片,弘扬影片中的人性魅力,同时为电影字幕翻译工作提供有效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