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亿论文网 > 免费资料 > 开题报告 > > | 实习报告 | 开题报告 | 写作技巧 | 任务书 | 谢词致谢 | 答辩资料 | 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免费论文

《喜福会》中美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更新时间:2018-02-13来源:www.eeelw.com 责任编辑:三亿论文网

 课题研究现状:

  

教育作为一个国家的主要核心力量,无论在国家、社会,还是在学校、家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想要成为一个快速兴起的人才大国,教育体系必须也是独树一帜。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教育也有着深厚、完整的一套体系。美国尊重思想、发展个性的教育与中国重视基础、循规蹈矩的教育有着许多冲突。

    在中国古代,夏、商、周已有学校。《孟子》记载:“夏曰校”,“饮曰序”,“周曰痒”,“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儒家的教育思想占统治地位,儒家的教育目的就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目的。西方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提倡自由教育,主张身体、道德、智力和美感各方面平均地、和谐地发展。

    孔子的《春秋》、《诗经》、《尚书》等著作并整理了后世著名的“六经”,主张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学思并用。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学家陶行知在批判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主张,形成了“生活教育”教育思想体系。刘丽群在(2005)《从文化传统看中美教育差异》中指出,中美教育的差异追根溯源是文化的差异,正是因为文化心理、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的不同,中美教育在目标、课程内容、师生关系、德育、学习方式、教学、教学研究等方面呈现较大差异。王雅萍(2012)在《从家庭教育角度分析喜福会中的母女冲突》中指出由于中美两国在历史背景、社会文化价值观以及个人思维方式等方面均存在诸多差异,中美教育必然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及教育结果等诸多方面有所不同。

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教育理念所反映的是不同的社会文化,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正如Patrica Lin指出美国出生的华裔女性深深感到传统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的反差。尽管她们熟悉中国生活中文化的细微差别,但还是常在自己的“中国性”和“美国性”之间摇摆。杜威的“教育无目的”、“儿童中心”、美国的“六三三制”等都反映在新学制中,充分地体现在教育观念、教育制度、教育方式的各个层面。美国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NCLB)根据国情指出关于课程改革的目标相对中国更具体而明确,例如像“增强对学生业绩的责任制”、“缩小差距”以及“家长知情权”等。

综合以上研究,中国教育与美国教育的差异体现在家庭、学校、社会各个方面,教学目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差异也十分明显。国外重视家庭教育,把重点放在孩子能否独立思考问题上面,注重实践与创新能力以及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中国教育重点则放在知识理论基础上,注重纪律性,有些科目欠缺灵活性、自主性。可以从《喜福会》中的母女冲突上面看出中国教育存在的保守性和美国教育追求的自由性之间明显的冲突。

课题研究目的:

一个国家的繁荣依靠教育的发展,教育处于一个国家是否能够迅速稳健发展的核心地位,教育对社会以及家庭都及其重要,本文旨在从《喜福会》中透析中美教育在社会、学校、家庭方面的一些好的教育理念、教育目的、教育手段,摒弃掉一些不足的方式,通过吸取好的经验,从而扬长补短,相互借鉴,进一步推进中美教育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