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亿论文网 > 免费资料 > 开题报告 > > | 实习报告 | 开题报告 | 写作技巧 | 任务书 | 谢词致谢 | 答辩资料 | 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免费论文

幼儿攻击行为论文开题报告课题研究目的

更新时间:2018-02-19来源:www.eeelw.com 责任编辑:三亿论文网

 1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现在幼儿园里存在很正常也很普遍的现象是:由于心理和行为的不成熟,幼儿在与其他小朋友的交往中常常会发生争执。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幼儿在解决争执时容易表现出攻击倾向。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一般是指幼儿较频繁、较严重地指向他人或物体的身体或言语的攻击表现。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小班幼儿主要表现为吵架、打架、争抢,是一种身体上的攻击;少数幼儿会采用语言攻击,谩骂、诋毁,故意给对方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分为身体攻击和非身体攻击两种。身体攻击包括打、推、咬、踢或是从别的孩子那儿强夺物品等,非身体攻击主要指骂人。现有文献中幼儿攻击与被攻击行为一直是学前教育教师们的关注热点。教育者做过不少研究但依然是老大难问题。曾经尝试分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影响从而找出教师与家长处理问题时的最佳的回应。但研究者第一次从不同年龄段家长反应的对比来寻求解决家长问题的办法。

(一)国内外对幼儿攻击行为的定义与发展特点研究。

国内外心理研究对攻击行为尚没有统一的定义。L.D.Eron认为“攻击性行为是一种经常性有意地伤害和挑衅他人的行为”。而我国心理学家认为:对他人造成身体或语言上上伤害的行为都可以被称作攻击性行为。无论其是否为蓄意行为。我们将攻击性行为分为:无意性攻击、表现性攻击、工具性攻击、敌意性攻击。

美国的一些发展心理学者F·Goodenough,Hartup等人对幼儿的攻击行为特点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分析和研究。研究表明:小班幼儿为抢玩具而产生的攻击性行为我们称作工具性攻击。随着年龄的增长,敌意性攻击比例逐渐增加。我国张文新的研究也表明,儿童攻击性行为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

(二)影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因素

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一文中提到:“影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因素有:生物学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个体因素”其中社会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学校、同伴、传媒等。国外研究表明缺乏家庭温暖和家庭管教的幼儿更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我国王益文等也发现母亲的情感支持对男孩女孩都有不同的作用。

(三)儿童攻击性行为现状和家庭因素的调查

(1)复旦大学博士贾守梅在上海市五个区10所幼儿园调查儿童攻击性行为。然后运用抽样调查对具有攻击性行为儿童的家长和无攻击性行为儿童的家长进行半结构式小组访谈。得出结论:家庭矛盾性高、父母的敌意/强制教养行为、母亲的年龄低和父亲的文化程度低都是直接的家庭因素。

(2)Hoffman的研究表明:父母越是常用惩罚、专断方式的幼儿在园的攻击行为越显著

;BaumrincP]的研究也发现:易冲动、不听话、叛逆的幼儿多来自放任型父母的家庭,他们依赖性强,因此易出现攻击行为;而专制型的父母其子女则会表现更多的消极行为,个体年幼时受到的身体惩罚能够有效预测以后的反社会行为。

 

2、选题研究的方法与主要内容。

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访谈法

主要内容:

摘要

 英文摘要

攻击行为概念和现状、被攻击的原因

 攻击行为影响因素

一、 小班大班攻击性行为的对比

 1,起因

 2,表现特点

二、调查报告、典型案例分析

1,调查数据分析

2,访谈中典型案例分析

 三、家长态度对比

1,不同年龄段孩子家长反映对比

相同点

不同点

 

 2,攻击行为幼儿家长和被攻击行为幼儿家长反应对比

相同点、不同点

四、结论

 

3、研究条件、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预期的结果。

研究条件

(1)图书馆,及网络研究文献数据库。

(2)幼儿园实习机会进行访谈

(3)寻求指导教师帮助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调查了解学前儿童小班大班攻击性行为发生情况。

(2)家长自己讲述对于事件发生后的态度。

(3)教师客观反应家长在面对此类问题时的态度。

预期结果: 

(1)大班攻击性行为多余小班

(2)小班家长更愿意与教师沟通,大班家长倾向于倾听幼儿的表述

(3)大班被攻击幼儿家长态度较小班而言更加强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