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金币:500 个金币 | 资料包括:完整论文 | ||
转换比率:金额 X 10=金币数量, 例100元=1000金币 | 论文字数:8368 | ||
折扣与优惠:团购最低可5折优惠 - 了解详情 | 论文格式:Word格式(*.doc) |
摘要:朱彝尊在我国明清之际的诗歌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诗歌创作约两千多首,题材多样,无体不工。其中的田园诗是最能反映社会现实和诗人经历的,他的田园诗歌,不再是单纯的描绘隐士的闲适自得,歌咏山水田园,而是向更深层次发展,用田园诗反映现实,抨击社会的混乱。而这种发展演变在客观上也反映了清初大多数诗人共同的创作道路。本文通过对诗人的前后期田园诗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其原因进行探讨,可以看出诗人诗歌创作在各方面的变化。 关键词:朱彝尊;前后期田园诗;原因
田园诗歌在历代诗人看来,都是最好的反映诗人情怀和社会现实的一种形式;由于中国农业在历代发展中都有着特殊地位,诗人则通过这一视角来反映现实。在历代文人笔下的描写反应农村人民生活的作品中,不仅能看到诗人的心境,更能看到田园村居的场景。通过他们的笔,记录下的当时的社会现实,对我们现代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指导研究意义。明末清初的诗人朱彝尊就以他的独特的写作视角向我们展示了那段历史下的农村田园生活。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晚年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浙江秀水(今嘉兴)人,后移居嘉兴梅会里[1](P569)。朱彝尊的诗歌创作始于顺治二年(1645),朱庭珍在《筱园诗话》评价他的诗歌:“诗尤雄视一代,品在渔洋、荔裳、愚山之上。”他的诗歌创作以康熙十八年(1679)的应举仕清为界限分为前后两个时期,随着诗人经历及时代的变化发展,这两个阶段的诗歌的创作有着不同的创作背景和创作风格,由现实渐趋空廓、由激烈变为平和。本文就以诗人的田园诗为例分析他的前后两个不同时期的不同诗歌风格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