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两种不同的杀人心态--以《水浒传》、《罪与罚》为例.doc

资料分类:文史类论文 上传会员:糖糖不爱吃糖 更新时间:2021-12-04
需要金币500 个金币 资料包括:完整论文 下载论文
转换比率:金额 X 10=金币数量, 例100元=1000金币 论文字数:17112
折扣与优惠:团购最低可5折优惠 - 了解详情 论文格式:Word格式(*.doc)

[摘要]从《水浒传》和《罪与罚》的不同“杀人心态”可以看出,古代中国与俄国社会对于道德底线的认定标准是有所差异的。在《罪与罚》中,无论是谁,都不能代替上帝去行使审判罪恶的权利,任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都是违法的,不道德的。因而杀人者在杀人之后会有忏悔与自赎。而在《水浒传》中,道德层面所谓的“替天行道”掩盖了以杀人为代表的诸多罪恶,而杀人者也因此找到自身行为的心理支撑,杀人者无意忏悔,更没有自赎。

 

[关键词] 杀人心态;《水浒传》、《罪与罚》;价值取向

 

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 引言-1

二、 杀人的心理基础-1

(一)《水浒传》中的替天行道-1

1.“天”与“道”的含义-1

2.梁山好汉心目中的“替天行道”-2

3.以“替天行道”为借口的杀人实质-3

(二)《罪与罚》的“不平凡人”-3

1.平凡人的“不平凡的理论”-3

2.反抗与屈从的矛盾体现-4

3.“不平凡人”理论下的杀人实质-6

三、杀人之后-6

(一)梁山群豪基于利己的自我排遣-6

1.杀人前后的心理变化-6

2.逃避与自首的选择-7

(二)尼科夫基于忏悔的自我救赎-8

1.杀人后的自我反省-8

2.索尼娅的救赎与感召-8

四、两种不同杀人心态的形成原因-9

(一)宗教思想与传统文化的差异-9

(二)人物的经历与认知差异-10

结语-11

参考文献-12

文献综述-14

致谢-16

相关论文资料:
最新评论
上传会员 糖糖不爱吃糖 对本文的描述: 《水浒传》和《罪与罚》对杀人者杀人心态的叙述与剖析既有着相似的地方,也有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本文将就两部小说中杀人的目的、心态、杀人者个人遭遇的异同进行浅要地分析......
发表评论 (我们特别支持正能量传递,您的参与就是我们最好的动力)
注册会员后发表精彩评论奖励积分,积分可以换金币,用于下载需要金币的原创资料。
您的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