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金币:1000 个金币 | 资料包括:完整论文 | ||
转换比率:金额 X 10=金币数量, 例100元=1000金币 | 论文字数:13193 | ||
折扣与优惠:团购最低可5折优惠 - 了解详情 | 论文格式:Word格式(*.doc) |
摘要:本文以《中国丛报》所见儒家典籍为切入点,通过对诸多儒家人物和典籍的译介情况进行阐释,试图从中剥离出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传教士群体所做的具体翻译实践,并对其实践活动进行解析。纵观《中国丛报》二十余年的刊行历程,无论是对于中国时政的记录,还是对于中国古典文化的译介,都是以一种西方人的视角进行阐释的。当涉及到中外纠纷时,偏向西方国家的意味更是相当明确;当谈及中国社会百态时,其以一种说教的姿态指点的意味也是浓厚的。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在1840年这个中国踌躇、西方满志的节点,《中国丛报》起着连接古老中国与近代西方的作用。正如本文所阐释的那般,在古代中国走向现代世界的坎坷道路上,《中国丛报》所做的译介工作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更是推动着日后中西文化交流大舞台的形成。对于《中国丛报》的译介,前人概述备矣。本文拟就《中国丛报》所见儒家人物和典籍的译介情况做一简要分析,以求对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研究有所增益。 关键词:《中国丛报》 儒家人物 儒家典籍 中西文化交流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1 一、《中国丛报》对儒家人物的译介..2 (一)《中国丛报》所见儒家人物概述2 (二)孔子.3 (三)孟子.5 (四)朱熹.5 二、《中国丛报》对儒家典籍的译介.6 (一)《中国丛报》所见儒学典籍概述..7 (二)传教士眼中的“四书五经”7 (三)传教士所见中国的教育启蒙.10 (四)传教士们对“孝”文化的认识.13 结语14 参考文献..15 致谢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