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余华后期小说中的苦难主题-《在细雨中呼喊》和《活着》为例.doc

资料分类:文史类论文 上传会员:小兔乖乖 更新时间:2023-01-23
需要金币500 个金币 资料包括:完整论文 下载论文
转换比率:金额 X 10=金币数量, 例100元=1000金币 论文字数:7916
折扣与优惠:团购最低可5折优惠 - 了解详情 论文格式:Word格式(*.doc)

摘  要:苦难主题是余华的小说的独特之处。在余华的写作生涯中,他所表达的“苦难意识”一直没有停止过。20世纪90年代初,余华发表了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和《活着》等,主要叙述了底层人物的原生态的生命状态,以及为了生存苦苦挣扎的命运,这些可以看做是一幅幅苦难人生的素描画。尽管两部作品中人物承受苦难的方式不同,但可以看出作家余华对于苦难主题的超越。

关键词:余华、《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苦难”的主题

 

苦难永远是人类存在的主题。在人类历史上,个体不仅要面对苦难,而且必须努力地抗争苦难,总的来说苦难是无法摆脱的,一直存在的状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人是成长在苦难相处并与之抗争的环境中的。余华的父母是医生,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他的童年有一半的回忆是关于医院的,所以从小到大余华看惯了残酷与血腥。中学毕业后,他又当了几年的牙医,这些独特的体验教会他以客观冷静的态度审视生活。余华擅长描写充满苦难的生活和那些阴暗痛苦的细节,他用冷酷的笔调揭示罪恶、暴力、死亡,比如《现实一种》、《一九八六》。再如《十八岁出门远行》,主人公承受的苦难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受伤,更重要的是他体会到了欺骗、冷漠与陷阱。

    具体点说,余华80年代的小说残酷直白的描写了充满了暴力,呻吟和死亡的苦难。90年代初,他所表达的“苦难”主题有了新的意义,苦难不再表现为暴力冷酷和欺诈,而是生存的悲剧和必须直面的困境,这与80年代中后期的中短篇有很大的差异[5](p1)。虽然余华的小说世界充满了暴力与死亡,但是也依旧掩盖不了其背后真正的“苦难”这一主题。这种主题让人感到不安和怜悯,更让人看到了现实的残酷和苦苦挣扎的状态。

相关论文资料:
最新评论
上传会员 小兔乖乖 对本文的描述:《在细雨中呼喊》是余华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再一次彰显了他的创作潜力,同时也是一次主题艰难的变化。《在细雨中呼喊》从一个儿童的视角出发,主要以主人公孙光林的童年生活为......
发表评论 (我们特别支持正能量传递,您的参与就是我们最好的动力)
注册会员后发表精彩评论奖励积分,积分可以换金币,用于下载需要金币的原创资料。
您的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