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亿论文网 > 免费资料 > 免费论文 > > | 实习报告 | 开题报告 | 写作技巧 | 任务书 | 谢词致谢 | 答辩资料 | 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免费论文

音乐欣赏论文(初中生鉴赏力)

更新时间:2019-03-14来源:www.eeelw.com 责任编辑:三亿论文网

 自全面素质教育以来,中小学音乐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也在不断革新,教学方案和课堂教学方法都在不断进步,但音乐教学尤其音乐欣赏课被简单化、机械化,没有达到欣赏的音乐性,学生对于欣赏的兴趣低下,这是因为“教”与“学”的失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教”而忽略“学”,导致学生在欣赏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

    所谓音乐鉴赏力就是学生在感知音乐、体验音乐和理解音乐并对音乐进行评价的能力,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审美的方式。欣赏钢琴作品是完成这一审美实践的有效途径,更是理解音乐,懂得钢琴作品思想内涵,体会钢琴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音乐节精神的渠道。

    对于初中生来说,聆听钢琴作品时,要对钢琴作品的基本要素和相关音乐知识等加以学习,不仅仅是聆听钢琴作品表层含义,更要深入音乐的内在精神来欣赏钢琴作品,要做到这些,就要了解钢琴作品的节奏、旋律、和声、调式调性。同时也包含了演奏中的强弱、速度和音乐表现力。在欣赏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习音乐语言的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去了解音乐的相关知识,例如:作品的流派、风格,作曲家和作品背景等。

(一)“听”的艺术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乐语言归根究底都要通过听来实现的,钢琴作品也不列外。学生通过聆听钢琴的节奏、节拍、旋律、和声、音色和调式等来辨别音乐的情绪和表达方式,也是通过“听”来实现辨别声部、感知旋律走向的。

    以《六月-船歌》为例,作品是典型的A、B、A曲式。作品开头左手的引子仿佛是在模仿水波的荡漾和船桨划水的声音。紧接着,那著名的旋律小心翼翼的唱响,第一小段是一个上行的音阶型曲调,第二小段,模仿了第一小段的曲调,音乐变的更加明朗和豁达,人们仿佛沐浴在大自然中,怡然自得。A段的曲调迷人,浪漫抒情,给人一种极美的享受。学生在聆听A段时,可以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感受作品所带来的那种轻盈的荡漾感,同时钢琴这种乐器的音色给人带来的空旷和辽远的感受,加上奇特的四拍子效果,小舟不仅在微微摇动而且仿佛在缓缓向前,这是因为每小节里的第四拍在和声功能上有所变化,因此让作品在水波荡漾的同时富有动力性。不仅如此,闭上眼睛引导学生在听的同时依靠想像“看”到湖面,“看”到小舟,“看”到蓝色的天和白色的云等画面,慢慢地学生们仿佛可以感受到微风在徐徐的迎面而来,带着夏日的水气。B段也就是作品的中段,音乐转向了大调,明朗而开阔的大调与A段的柔情婉转形成对比,节拍也从四拍子转为三拍子,节奏紧凑、旋律洒脱,情绪也同A段形成鲜明的对比,这里也是整个作品的高潮,右手的旋律从缓慢变的富有节奏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B段和A段进行对比欣赏,找出两段在节奏、节拍、旋律、情绪以及感受上的不同。教材上也给出了第一段和第二段的谱例,并给出介绍。值得一提的是,教材后面有一个聆听与思考“第一段音乐和第二段音乐让你联想到了怎样的画面?是什么引起你的联想?”这个小小的问题,把音乐本身与音乐内容、音乐感受、音乐情绪等等结合在一起,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方式。也是从“听”跳出来上升到联想与思考的高度。

(二)与姊妹艺术相结合

对于钢琴作品的理解不是独立的,也不是单一的,因此在欣赏时,应该把钢琴作品和其他的艺术形式相结合,这样有助于欣赏时的深入和全面。音乐的姊妹艺术有诗歌、文学、绘画、雕塑、电影等等,钢琴作品也是一样,在八年级上的“冬之旅”单元,同样是柴可夫斯基的《四季》组曲,“冬”的主题里,选了一首《十一月-雪橇》。在欣赏这首作品时,我们可以改变《六月-船歌》的欣赏模式,从姊妹艺术上寻求新的欣赏方式。聆听作品,试着写一个小故事,通过这种方法帮助学生扩展思维,欣赏上的多角度也有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

(三)钢琴作品的理解

对于初中生来说,钢琴作品不像流行音乐或者民族歌曲那样熟悉。流行音乐相对年轻,符合年轻人的审美和口味,相对钢琴作品有一定的时间优势。经典的民族歌曲虽然有些学生也不是经常听,但因为是本民族的音乐作品,欣赏时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相对钢琴作品有一定的空间优势。钢琴作品的理解涉及到的知识面和文化基础更加广泛。要做到深刻理解钢琴作品的内容,就要知道作品的创作意图。钢琴作品同其他的艺术表现方式一样,是作曲家内心的声音或者情感体验,了解这些有助于理解作品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