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权威的《剑桥美国文学史》,还是国内通行的《美国文学简史》、《新编美国文学史》,都将乔伊斯·卡罗尔·欧茨(Joyce Carol Oates)奉为美国当代最多产、最著名的女作家之一。 作为当代美国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之一,乔伊斯·卡罗尔·欧茨获得的殊荣难以胜计:6 次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3 次普利策奖提名、29次欧·亨利短篇小说奖、福克纳奖、菲茨杰拉德文学奖终生成就奖,两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等。 她在1963年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北门畔》,之后几十年来笔耕不辍,共有作品集 159 部,囊括小说、诗歌、散文、剧本、书评、传记、文艺理论等多个领域,体裁包罗万象、风格不一而足。当然,她最引人瞩目的成就仍然首推小说。半个世纪来,欧茨频繁出现在美国各大重要文学奖项,对欧茨小说的研究,将对我们把握美国当代文学的审美取向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1992 年问世的《黑水》被美国书评家视为是欧茨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堪与其成名作《他们》相媲美。该书曾获得美国全国图书奖和普利策奖的提名,并荣登《纽约时报》、《泰晤士报》、《出版者周刊》等多家顶级报刊的畅销书排行榜榜首。但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国内涉及《黑水》的研究还相对薄弱。国外对《黑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历史事件与虚拟小说的结合、情欲与政治的动态关系、女性牺牲与社会暴力的关系、女主角浮士德式的道德观、女性主义、小说的悲剧性、小说的文体特征等等。 至今未有研究者专门运用现代手法系统剖析这部作品,本论文立足于现代手法,紧扣作品的主题意义,力求挖掘出《黑水》这一现代小说中的现代手法,以此为线索进行深入的文本阐释。 《黑水》取材于1969年轰动美国的“肯尼迪—查帕奎迪克”丑闻。1969年,爱德华·肯尼迪当选为参议院民主党副领袖。7月18日,他到马萨诸塞州查帕奎迪克镇参加集会,晚上驾车带着年轻的姑娘玛丽·乔·科佩奇尼同行,途中车子掉入河中,爱德华游到岸上,成功逃生,而姑娘却死于车里。 欧茨否认《黑水》写的是查帕奎迪克丑闻,不过这件事带给她强烈的刺激,使她产生了许多遐想。她曾说:“我想把这个故事写成有某种神秘性的东西,写成一种几乎具有原型意义的经历——一个妙龄女郎信任一位老年男子,而这种信任受到了亵渎。” 在《黑水》中,作者运用了突出的现代手法,使得平常的报纸头条变成了蕴含丰富,具有社会价值与人性深度的小说作品。就其作品的表现手法而言,欧茨善于借鉴和运用心理分析和意识流等多种表现手法,尤其在早期作品《他们》和《大瀑布》中,类似的写作手法叠加运用更是引起众多学者的研究兴趣,纷纷撰文解析。但整体来说,国内对于欧茨的研究处于失衡状态。 例如,尽管被称为多才多艺的全能作家,但欧茨的主要文学成就仍集中在小说领域,而在小说领域研究中,研究者们的关注重心又往往止步于长篇小说的分析探讨,她的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研究论文较少。中篇小说像《黑水》、《僵尸》等研究者很少,仅有零星的几篇。 从当前研究现状来看,相关论文的研究对象从体裁上看多为长篇小说,且集中在常见的几本,如《他们》、《大瀑布》、《奇境》、《浮生如梦》,仅对这四本作品的相关研究,就至少占据了论文发表数量的十分之一,其中不乏互相参考借鉴的成分;且作品研究多集中于早期的几部,这可能跟国内的译介情况有关。 国内学术界自 1980 年开始介绍欧茨其人,之后零星有相关文章发表,但多为简介性质或短篇小说翻译,直到 2003年始突破瓶颈,真正进入作品研究和文艺评论阶段。2007 年之后,随着欧茨作品翻译和出版的活跃,相关论文发表数量也迅速增长。如本书《黑水》是2016年1月才出版了中译本。所以相对而言,研究者较少。其次,对于欧茨作品的研究多集中在单部作品的综合分析解读和用女性主义的观点去解读,而对于其富有特色的现代手法则缺少研究。 国内学术界对于欧茨的中篇小说《黑水》研究不多,大致分类如下: (一)介绍欧茨作品《黑水》 冯亦代《欧茨新作<黑水>》,发表于《读书》(1992年12期),该文正好写在《黑水》出版之后,该文主要介绍了《黑水》一书的写作背景,具体的内容。作者认为这部小说完全写出了希腊悲剧的一切。这一文学上的悲剧,使读者扩大了对原来真实故事的内涵,每个读者将在每一页上记起这个惨剧。由于小说家无比优秀的技巧,使女主人公凯莉呈现的一生,达到了一种尊严感。[5] (二)对黑水的译介 广西师范大学陆静的《欧茨小说<黑水>翻译实践报告》(2014年),该文的导师便是本书《黑水》的译者刘玉红教授。本报告讨论的是小说《黑水》的英汉翻译项目,本报告是关于此书第一部分前十三小节的翻译实践,译文共一万五千字。作者以严复先生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中最根本的原则“信”为理论指导,针对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难点进行分析归类,从而对翻译技巧的有效性进行研究。作者重点分析《黑水》汉译的翻译策略,运用直译与意译、增译、拆译的翻译方法对比喻、排比、反复等英语修辞格,小句和长难句进行处理等。最后,作者对本次翻译实践进行总结,并提出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文学翻译强调“忠实、准确”——这是作者在翻译《黑水》中最困难之处,但也正是最考验译者之处。作者根据严复先生提出的“信”的翻译标准,处理文中翻译的难点,尽力使译文忠实地传达出原作者的信息。 (三)女性主义观点解读《黑水》 宝鸡文理学院外语系李伟的期刊论文《女性与政治的歧途——解读欧茨的中篇小说<黑水>》,欧茨的中篇小说《黑水》叙述了一位年轻知识女性从政梦想的幻灭和她“意外”身亡的故事,作者试图从发生学的视角解析该小说诞生的现实政治背景,用女性主义理论分析该小说所集中表现的女性与男性、女性与政治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追溯女性“ 他者”地位的文化根源,并分析《 黑水》的悲剧品格。 刘玉红发表在广西师范大学学报上的论文《从福柯的空间理论解读欧茨小说中的异质空间》(2011年10月)其中有一段精彩的表述,她认为“司机把握着车子行进的方向,决定了目的地,而乘客只是被动地参与行程。两者身份悬殊,表面上只是交通工具的汽车成了一个不平等的空间。车子虽是参议员租来的,但凯莉认为他是主人。这样,司机和乘客的关系便有了高低之分,暗合两人在社会地位和年龄上的巨大差距。凯莉陷入失语的状态,不敢降低空调的噪音,不敢指出他走错了路,甚至不敢碰仪表板,临死前都不敢直呼参议员的名字。参议员最后踩着凯莉的身体逃生,这暗示父权和男权对女性的双重压迫达到了极端。” (四)以神话原型观点解读《黑水》 西北师范大学段江艳的硕士学位论文《欧茨小说<黑水>的神话原型解读》(2009年),本篇论文包含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论介绍了欧茨和她的《黑水》,以及该作品的文献综述。以此为基础,结合神话原型理论,本论文旨在分析小说中的神话原型要素,从而揭示出作者的创作意图。 第二部分概述神话原型理论及三位重要理论家弗雷泽、荣格和弗莱的相关理论,并对《黑水》的神话原型背景作一交代。 第三部分则详细地从三个方面阐释《黑水》的神话原型特征:人物的神话原型解读集中于替罪羊、夏娃和浮士德三个方面;象征的神话原型解读集中于水、黑色、月亮和天蝎座这四个主要意象;结构的神话原型解读则通过圣经的悲剧模式和原型时间模式一一展开。这三方面的挖掘共同致力于表现出女主人公凯莉的生存困境和命运悲剧。 第四部分是结论部分。通过对《黑水》这一女性悲剧的神话原型解读,论文更显示出欧茨对美国当前物质社会中道德沦丧和人性虚空的谴责,从而进一步揭示出欧茨对女性生存问题的关注。本文从神话原型视角诠释和论证了作者的创作意图,有效地凸显了作品的主题,增强了小说的批判力度,丰富了作品的文学内涵。本篇论文对于对于《黑水》中的“原型”、“意象”等解读丰富而到位,笔者从中也得到了很多启发。 《黑水》被誉为可以与早期小说《他们》媲美的小说,同样是欧茨非常重要的作品,但国内对于《黑水》的研究不多,且对《黑水》的研究多停留在用女性主义的观点,女性与政治的关系去解读,而本文着重从其中的现代手法去解读,试图挖掘欧茨作品的独特内涵。
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黑水》被誉为可以与早期小说《他们》媲美的小说,同样是欧茨非常重要的作品,但国内对于《黑水》的研究不多,且对《黑水》的研究多停留在用女性主义的观点,女性与政治的关系去解读,而本文着重从其中的现代手法去解读,试图挖掘欧茨作品的独特内涵,进一步开拓欧茨研究的空间。欧茨在作品中一向注重小说意象的营造,有意识的发挥象征等写作手法的功能,自觉追求艺术的至高境界。总体来看,目前学界对于欧茨的作品研究正处于刚刚起步后的加速期,研究范围正在拓展,研究热情也方兴未艾。但不可回避的是,当下的关注范围仍然比较局限,理论成果也不够成熟完善,相关论文立意和深度差别不大,尚有更为丰富的研究空间以待发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