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亿论文网 > 免费资料 > 免费论文 > > | 实习报告 | 开题报告 | 写作技巧 | 任务书 | 谢词致谢 | 答辩资料 | 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免费论文

教师角色转换的影响因素及途径

更新时间:2018-02-15来源:www.eeelw.com 责任编辑:三亿论文网

 通过前面的论述,我们已经知道了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所扮演的角色,但更为关键的是教师如何实现从传统的角色到新课程背景下所需扮演角色的转变。下面我们首先对影响教师角色转变的因素进行分析,进而针对影响因素提出自己的建议。

(一)教师角色转换的影响因素

1.教师的心理认知与参与意愿

从心理层面来说,长期以来的一些习惯心理阻碍了教师们对新课程的正确认知,并影响了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兴趣。这些心理偏差主要有:①惰性心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推行的是一种大教材制度,全国所有的学校一律采用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少教师逐渐形成了追求统一、不去改变的惰性心理;②观望心理。还有部分的教师对新程改革的前途持一种怀疑的态度,缺乏信心,因此他们把自己置于新课程改革之外,消极等待,冷眼旁观;③逆反心理。由于思维定式的作用,一些教师对新事物抱有反感的心理,不愿意去改变,就像小孩子一样,你让我做的我偏不做。

正是由于教师在心理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偏差,从而导致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意识淡薄,而教师自身的意愿又是新课程改革的必要前提,这样,就使一部分的教师没有参与到新课程改革中来,从而使我们的改革事业没有大的发展。当然,很多教师对待教育事业也是很认真的,他们上课准时,关心学生,讲课也讲得非常好,但除非他有很热切的教育动机,否则他不会去改变。因为改变是麻烦的,俗话说”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决定改革,将要不断的学习进修、设计课程等等,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压力,同时也是对教师本来就繁重的工作的又一种挑战。

2.教师的知识与能力

即使教师对新课程有了正确的认知,也具有了参与到新课程改革中来的意愿,但是,教师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对于教师能否参与到新课程改革中来仍然是一个大的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也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全国统一的课程管理体制,全国有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学计划、统一的教学进度,课程、教材全部都是由国家规定好的,根本不需要教师去开发,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把课本上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如何把课上好等,因此,使得教师缺乏研究课程、开发课程的意识,缺乏创新意识,教师一般也不会去考虑自己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而只会想到应该怎么样做才能把学生的成绩提上来,从而使课堂一成不变,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部分也缺乏创新意识。也正是因为如此,教师也不会去积累相关方面的知识,从而使得教师缺乏参与新课程改革的知识和能力。

3.时间与经费

如果教师从心理上认同了新课程改革,也有了参与到新课程中来的意愿,同时,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能力,那么,接下来最大的问题就是时间与经费了。一般来说,新课程更加的开放、民主和自由,为了让学生适应这样的课堂,更好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师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课堂设计,并在课程实施之后,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反思,并最终使课程及教学效果都得到改进,这对本身工作就很繁忙的中小学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很多教师就不愿意去改变,仍然只是简单的传授者、“独白者”和课程的执行者。

无论是新课程改革,还是教师角色的转换,都需要一定的财力、物力以及人力的支持。如果仅仅靠国家、政府的财政拨款,可能并不能使这个过程中的需求得到满足,这就需要学校以及参与到这个过程中的教师采取其它的方法,获得其它的支持,推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在此之前,这并不在教师的职责范围之内,而现在需要教师这样做,无疑又加重了教师的负担,可能会使部分教师感到反感,更加的不愿意参与到改革中来,更不要说去改变自身所扮演的角色了。

(二)教师角色转换的途径

根据上述影响教师角色转变因素的分析,我认为要实现传统教师角色到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除了教师要从心理上认同新课程改革并愿意参与到新课程中来之外,还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教师要改变过去对课程改革的偏见,要真正的去认识新课程改革,要认识到自己也是课程改革中的一份子,课程改革与自己息息相关,不要自动的把自己排除在课程改革之外;同时,教师也需要认识在新课程改革中所需要扮演的角色,与之前扮演的角色相对照并积极的做出改变;此外,教师要对新课程改革有信心,虽然新事物的发展并不会一帆风顺,但由于它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优点以及生命力,新事物在未来必将获得成功。

从事物发展内在动力与外在动力的辩证关系看,内因始终是重要而根本的因素。由此,教师的持续发展必须首先启动其自身发展的动机,因此,通过终身教育观念的形成与学会学习能力的活动获得来激发、形成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促进教师不断学习、素质不断提升的信念,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就能获得持续发展,这样教师就能够参与到新课程改革中来,改变自身所扮演的角色,推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把“学会学习”列于未来教育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合作)之首。从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来看,这实为必然。学会学习既是终身教育观念形成的保证,也是终身教育实现的条件。因此,学会学习是终身教育观念形成与实现的保证。所以,教师自己学会学习、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就成为当今教师的重要工作。因此,教师就必须掌握获取新知识的途径,知道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从而更好的指导自己以及学生的学习。一方面,中小学教师应该不断的学习,加深自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拓宽自身的知识面,以便把课上得更加的生动有趣;另一方面,中小学教师也需要了解课程改革的整体背景,认真的钻研课程标准,根据教育环境以及教育对象的实际来进行课堂设计,方便学生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总之,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的学习,更新自身的观念,改变自身所扮演的角色,使自己和学生都获得更好的发展。

2.反思教学实践

所谓反思,就是以自己过去的事情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思想、观念、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教学反思是指教师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教学思想、观念,以及参与的教学活动,对其中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进行思考,获得一定的有关教学的新认识,从而不断提升教学的合理性,并使自己更好的成长的一种方式和途径。美国学者波斯纳十分简洁地提出了教师的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其发展将大受限制。教师通过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一方面,可以积累好的教学经验,方便今后的教学;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自己的失误及不足之处,看到自己与新课改所要求的教师角色的差距,并及时的做出改变,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针对自己没有做好的方面开展研究,最后已论文的形式呈现,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还可以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

3.教师培训

教师的发展有两条基本的途径:一是教师个体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二是对教师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一般而言,对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可以提高教师整体的专业水平。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认为对教师的培训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应该推进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一体化。我国绝大部分的教师都是通过师范院校培养的,而职后的培训又是通过一些师专学校在进行,这样就会造成教师培养的脱节,不利于教师的发展,因此,必须推进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一体化,使教师得到更好的发展,并参与到新课程改革中来;第二,应该建立开放的教师培养体系,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进入师范学校,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第三,更新教师培训的内容和方式。处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培训的内容和形式也必须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此外,也需要与基础教育联系起来,不断的吸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所获得的经验和成果,以此来充实教师培训的内容。

 

四、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突破了传统课程与教学概念的框架与束缚,以其全新的课程理念冲击和超越了传统范式的桎梏。教师作为新课改成败的关键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也获得了难得的机遇。在新课改面前,教师只有打破固有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应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努力实现自身的额转型和发展,才嫩塑造新的教师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