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亿论文网 > 免费资料 > 任务书 > > | 实习报告 | 开题报告 | 写作技巧 | 任务书 | 谢词致谢 | 答辩资料 | 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免费论文

报纸的调查性报道论文任务书

更新时间:2017-05-03来源:www.eeelw.com 责任编辑:三亿论文网

 一、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调查性报道(Investigative Reporting)因其对社会的重大影响力曾被西方新闻界称为"报纸再生的希望之星",无论在西方还是中国,它逐渐成为新闻报道的重要形式。报纸作为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媒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报纸的调查性报道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在此阶段,《新京报》作为都市报的领头军,以新锐媒体的视角,以人文和法治作为义不容辞的价值追求,在调查性报道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新京报丛书中有一本书是《新调查:新京报调查报道精选》。我将以此书为主要参考书目,来研究《新京报》调查性报道的特点。

20世纪八十年代,调查性报道传入我国。作为继批评报道、舆论监督之后出现的更为成熟的报道理念,调查性报道以其强烈的独立性、公共性和专业诉求逐渐被我国业界和学界所接纳和认可。并先后涌现了一批优秀的调查性报道、调查记者和以以调查性报道为核心优势的报刊。

在中国报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日报尤其是都市类媒体,以信息量大、速度快的优势赢得读者,但在选题上,多社会新闻而少深度掘进,多事件而少纵深;在采写上,为吸引眼球多渲染而少雕琢,多夸张而少平实;其采访上的不扎实、还有写作上的粗糙成为“唯时效论”的诟病。所以中国报纸的调查性报道是面临着很多困境和挑战的。在文章也将对此进行分析,并选择一些其他报刊的调查性报道与《新京报》的调查性报道进行比较。

2003年11月11日,《新京报》创刊,操作深度新闻的品牌栏目“核心报道”正式开篇。核心报道在新闻事件中的深度掘进中不断求索,并一直尝试和探寻着深度报道的新模式。在三年间,《新京报》核心报道留下了900多个个案,记录当下中国发生的深刻变化。

文章将对新京报调查性报道的特点进行总体论述、并选择新京报的调查性报道实例进行分析,通过对新京报调查性报道特点的分析,了解其选题和采写的特点,明确新京报调查性报道的核心要素、以及所面临的问题。从而多方面地了解新京报调查性报道的特点的形成、以及发展历程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主要参考资料

1、新京报编:《新调查:新京报调查报道精选》,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

2、张志安著:《报道如何深入》,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

3、刘海贵主编:《深度报道探胜》,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第一版

4、周海燕著:《调查性报道采访与写作》,新华出版社,2003年6月第一版

5、[美]威廉·C·盖恩斯著:《调查性报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6、欧阳明著:《深度报道写作原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2006年6月第2版

7、[美]布鲁斯·D·伊图尔,道格拉斯·A·安德森著:《当代媒体新闻写作与报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

8、惠东坡:“新闻调查”节目特色与形态解析,《中国记者》,2003年第9期

9、邓万明:调查性报道的传播策略,《东南传播》,2007年第十二期

10、范青军:调查性报道如何深入,《军事记者》,2007第1期

11、贾冰:调查性报道再认识——从二OO五年普利策调查报道奖《30年的秘密》谈起,传媒论坛,2006年第3期,城市党报研究

12、穆冰:试论中国特色的调查性报道,《军事记者》,2003年第10期

13、郜书锴:探析西方报纸调查性报道复兴的原因,《东南传播》,2016年第9期

14、于媚:透视中国特色的调查性报道,《传媒观察》,2006年第1期

15、徐凤:都市报调查性报道的可能与可为——以南京《晨报》为例,《今传媒》2006年第4期

16、黄钦:中国调查性报道研究综述,《新闻界》,2007年第5期

17、赵永会:关于调查性报道的几点思考,《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18、张意轩,丁荷莲:调查性报道的力量和魅力,《中国记者》,2003年第7期

19、张威:调查性报道:对西方和中国的透视,《国际新闻界》,1999年第2期

20、金路:浅谈如何做好调查性报道,《新闻知识》,2016年第6期

21、傅海:试析调查性报道的普适性,《新闻三味》,2005

22、纪楠:反思调查性报道暴露出的问题,《青年记者》,2007年7月下

23、吴湘韩,甘露:重大事件调查性报道的“爆破”——《中国青年报》“高考加分系列报道”的实践与思考,《新闻战线》,2007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