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亿论文网 > 免费资料 > 写作技巧 > > | 实习报告 | 开题报告 | 写作技巧 | 任务书 | 谢词致谢 | 答辩资料 | 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免费论文

大学生就业形势论文

更新时间:2019-04-08来源:www.eeelw.com 责任编辑:佚名

 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在如今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已经不仅仅是个人问题,它更构成了一个国家的普遍社会现象。在教育及社会环境的不同作用下,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也各有不同。通过对国内外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困境的分析,对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及归纳,为建立层次模型做铺垫。

 

1国外研究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及评述

通过对国外相关报告及大学生就业状况报道等材料中,将影响因素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政策的影响

王莉在研究国外大学生就业论文中指出了美国实行的政策是毕业生自主择业制度,政府不直接干预和限制。在开通信息渠道这一方面,美国以多种方式进行,做的非常出色。如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前从多方渠道了解就业行情及用人单位信息,劳工部主要负责制定宏观政策和做好就业调查等基础性工作。美国政府会运用法律规范促进大学生就业。为鼓励大学生从事特定的职业或到特定的地区工作,美国联邦政府还采取了免除学生还贷义务等多项激励措施[1]。在法国, 政府以立法的形式将高校就业指导作为大学生的就业方向指导,作为高校的一项重要职责。在实践中,政府与大学之间实行“国家大学合同制”,把毕业生就业比例作为投资指标,客观上刺激了高校对本校毕业生高就业率的追求,因而,也使政府的立法本意落到了实处。法国对毕业生的帮助还体现在福利上,其国家推行“青年就业计划”,即由政府出资,在教育、文化、环境、社会救助、家庭及卫生领域新增22种职业,专门招聘26岁以下及从未领过失业补贴的30岁以下失业青年,并且其报酬不低于法定最低工资水平[2]。

(2)高校的影响

高校培养学生的能力:美国推行引导大学生及早规划职业生涯, 提早参与社会实习来提升个人能力。日本从学生进入大学开始启蒙他们的社会工作意识, 培养学生就业意识, 防止一些大学生缺乏就业意识和就业准备[3]。

高校就业指导的影响:美国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还要开设就业指导训练课程,作为计入学分的必修课。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年起就要进行职业教育,开始帮助他们对就业市场的状况进行接触及了解。第二年帮助学生发现和了解他们自身的特质、专长、兴趣、参加相关活动的爱好,进而选择专业。第三年帮助学生了解雇主资料,市场需求,参加相关社会实践和相关招聘会,让他们对选择职业有直接感受。第四年开始对毕业生如何写简历,参加面试等方面的专题进行训练,帮助毕业生了解需求就业市场,通过一系列的职业教育活动,增强毕业生自身选择职业的能力和技巧,美国大学毕业生是通过教授及导师在就业机构中进行推荐从而获得就业单位的。为保证毕业生顺利就业,高校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以形成稳固的就业基地,同时侧重开辟新的就业渠道,通过行业协会收集就业信息[4]。

(3)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影响

国外大学生就业跟大学生自身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自身条件好的大学生备受欢迎,但自身条件能力差的却无人问津。面对劳动力“买方市场”,大学毕业生不得不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以适应市场。大学生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对就业影响也极为重要。

(4)社会经济的影响

刘子奋、洪宗华指出,在2008 年,由于美国受到大规模的金融风暴的影响,美国大学生的就业率不可避免的下降。根据美国劳工局数据统计结果显示,美国的失业率上涨为6.1%,在大学修满二年课程后肄业学生失业率约为5.1%,拥有学士学位及以上文凭的毕业生失业率约为3.1%,拥有初中文凭的失业率为9.1%,拥有高中文凭学生的失业率为5.6%,这组数据说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大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5]。在经济效益难以保障的环境下,毕业生不得不面临抉择,一是通过努力,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这自然是上选;二是放下身价,薪酬要求降低,接受能找到的工作;三是如经济条件允许,重回学校深造,换个专业或是拿上硕士、博士,以图将来更好地发展。根据以上文献可得出结论在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下会造成毕业生对自己职业的规划的改变。

(5)裙带关系的影响

国外很多国家高校开办了“校友会”这样的活动,其目的也在于利用已经毕业的学生提供相关专业领域的用人信息,形成老校友带新学生这样的局势,既为学生提供了就业信息渠道同时稳住了高校的人脉。

 

2国内研究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及评述

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变得日趋严峻,早已出现了“就业难”,这已成为社会大众共同关注的问题。然而引起这个结果的原因却是诸多因素。

(1)社会因素的影响

大学高校扩招的影响:高校连年的扩招,毕业生人数逐年在递增。我国从1999 年开始大学进行扩招,高等教育已从过去精英型教育日益走向大众化教育,从2001到2010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增长近5 倍。在人数剧增的同时中国劳动力市场逐渐紧张,趋于饱和,需求增长的数量远远赶不上毕业生供给数量,供过于求,是毕业生就业难的本质因素[6]。

社会的能力需求的影响:在当前的企业需求中,企业者的观念是“有学历并不代表有能力”,这话的意义在于即使是大学生,如果不满足企业的需求,也会被拒之门外。

(2)家庭因素的影响

毕业生及其家长重视单位性质、行政级别或企业规模、中心地理位置及待遇等。于是出现了一方面厂矿企业的技工缺乏,另一方面毕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社会怪现象。所以,体现了学生及家长观念守旧,思想不能与时俱进,是毕业生就业难的症结所在[7]。

家庭户口也逐渐成为企业用人的门槛。很多单位不能为毕业生落实户口问题,这样的单位并不太受外地生源的青睐,而学生青睐的单位又不能为毕业生解决本地落实户口问题。这无疑是影响毕业生挑选职位的重大影响因素之一。

(3)毕业生自身能力因素的影响

钟秀娟等人提出大学生成功步入社会必备的是就业能力,而就业能力主要包括工作能力、求职能力和适应能力等。社会对大学生应有的就业能力有着一定的期望要求,大学生只有符合相应的要求,才有可能在就业市场求得一席之地。据有关调查显示,大学生就业困难是因为自身的就业能力不够所致[8]。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就业,首先应该培养他们做人的能力。这里就包括了就业危机教育、意志以及就业意识的培养,让学生从意识上培养积极的情绪,为了更好抵抗社会压力;其次是培养做事的能力,包括了耐挫能力、竞争意识、团队合作意识、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等。良好的综合能力与优秀品质的形成可以迁移到工作中,与用人单位的要求相契合,也是大学生日后成就事业的宝贵资本。因此,大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对大学生就业具有极大的帮助[9]。

(4)高校方面因素的影响

高校的就业指导因素:当前许多高校没有系统地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而更多的是毕业之前开办几场讲座的突击指导,这些粗略式的就业指导对学生根本起不到实质性的指导,忽视把职业生涯规划和自主创业结合在一起的全程化指导。反而会使学生就业思维混乱。此外,毕业生就业信息系统及就业服务体系不完善,大学毕业生获得就业信息渠道非常狭窄局限。

高校的排名因素:当前很多用人单位考量一个学生的好坏首当其冲的是其学校的名声及排名,过于单一化,未能真正为需要此工作岗位的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

高校设置专业因素,当前大学的部分专业设置较不合理, 与市场的需求严重脱节;部分高校定位不明确, 对自身是定位于发展研究型大学还是应用型大学不明确;大学教师来源较单一, 着重在理论教学,缺乏实践的经验,对学生走入社会不利[10]。

(5)学生在校表现因素的影响

无论毕业生学校条件如何,当前用人单位更重视学生在校表现方面。在政治面貌方面是否为党员;在外语能力方面是否具有四六级证书及更高水平证书;在校内活动方面是否为校学生会干部、班级干部;在专业知识方面是否具有相关资格证书及学习排名及综合能力排名;在学生实践能力方面是否做过相关兼职及实践;学生在校期间受过何等奖励;学生的业余爱好也成为招聘者关注之一,可以看出企业正寻求多方面优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