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的官吏形象被塑造的如此生动,离不开作者的娴熟的写作技巧,鲁迅先生曾评价他的手法是以传奇法志怪,纪晓岚也曾评价这是种一文兼二体的特殊写作手法。这种独特的创作艺术带给《聊斋志异》一种独具一格的特色。 (一) 对比描写 蒲松龄在创作时,大量的使用对比手法。通常情况下塑造正邪两种典型形象,以这两类的形象制造对比反差,更能凸显人物的特点。《吴令》中某公清廉无私、爱惜子民,而城隍却贪得无厌、迫害百姓,某公为了百姓的利益竟勇敢地与城隍争执,通过这争执,一廉一贪,两个形象对比,更是衬托出城隍的贪婪骄奢。《小谢》黑面判官的强盗行径与阎王的慈悲善待形成对比,讽刺揭露了黑面判官的无耻。 有时作者也会描写两个事物之间的不同,再对比相同人物对不同事物的不同态度,表现人物的特点,反映其中现象。《司文郎》中,王生的文章曾被宋生指导过还赢得了盲僧的称许,最后却落了榜,可与此同时,余生上榜的文章,既被宋生评为“不佳”,又使盲僧恶心厌恶。通过这两者文章的对比,显现出考官的昏庸无能。 聊斋中也会通过对比手法描写不同人物对相同事物的不同态度,让读者在对比中发现人物的品质。《鸽弄》把张公子对待鸽子的悉心照料,与大官把张公子悉心照料的鸽子吃掉这两种行为一对比,大官的愚蠢浅薄与只知道满足口腹之欲的饕餮之相跃然纸上,如此行径如同焚琴煮鹤、牛嚼牡丹,让人在读完故事后为那两只鸽子,也为张公子感到惋惜心痛。 (二) 精妙的构思 在欣赏《聊斋志异》时,许多人都会被作者精妙的构思所吸引。在《李司鉴》中,作者通过用犯罪者自己的口说出自己犯下罪行方式,暴露了李司鉴的种种罪行,李举人就这样被阴司用阴间的刑法裁决,自残而死。短短一百多字便吐露出为官作恶者的丑态。《续黄粱》曾某梦见了自己当贪官的一生,在这梦中曾某中饱私囊、买卖官爵、欺男霸女,可谓是做尽了坏事,他的为官之路虽是一个梦,却反映了真实的社会。在梦的最后作者为他安排了把自己的贪款化成铁水喝掉的结局,真可谓是恶有恶报。 作者的精妙构思也体现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运用上。《促织》的前半部分十分具有现实主义色彩,从儿子昏睡过去进入一个转折点,后半部分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虚实相间的结构,令故事更饱满,从虚幻的故事中反映社会的现状,夸张而又现实。 (三)寄寓式的讽刺 聊斋中使用寄寓式的讽刺更是令人拍案叫绝。如《梦狼》以梦境叙述故事。梦中白老无意间闯入官府,竟发现上上下下全是狼,坐在公堂上的为首者竟是一只老虎,甚至以人为食,森森白骨就堆积在公堂之下,所闻所见皆令白老触目惊心。作者将官吏比作一群搜刮民脂民膏的虎狼,将官府衙门比作虎狼之地揭露了官吏们的畸形与贪婪。在《黑兽》篇中,首先描写了狨的外貌与性格特征,再把贪官比作狨,甚至在篇尾时直接总结“贪官像狨,探测百姓的肥瘦,一一标记、吞食”。 按一些宗教的观念,人在这辈子子作恶便会在这下辈子转世为牲畜,这种因果轮回的讽刺也在《聊斋志异》中有所体现。《三生》中的刘孝廉,前世为乡绅作恶被罚投胎为马、狗、蛇,后又转世为人并于辛酉年中举。《潍水狐》中借狐妖之口羞辱县令“县令前世为驴,老翁为异类也羞于与他为伍。 正是因为运用这详细的对比描写、精妙的创作构思、寄寓式的讽刺才使《聊斋志异》的官吏形象被塑造的如此入木三分。 四、 从官吏形象中反映的作者思想 在《聊斋志异》的自序中,蒲松龄自称这是一部“寄托之作”,是一部“孤愤之作”。因此,我们通过研究文本,便可以在文本中追寻作者的足迹,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一) 对病态官场的批判与对清官良吏的渴望 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通过描写官场众生的丑态,来鞭挞官场的贪、昏、荒、淫。明清时期,买卖官爵、贪污受贿似乎已经成为官场的潜规则,官职的升迁、位置的权势似乎都要由贿金的多少来决定,这种黑暗荒诞的官场买卖,在无形中助长了官吏们剥削勒索之风。为了加官进爵,拥有足够的金钱去贿赂上级,官员们更加疯狂地在百姓身上搜刮金钱,贪赃枉法的勾当已经变成一种循环蔓延在黑暗的官场上,最终的受害者始终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 正因为现实的黑暗,使蒲松龄的内心对贤明官吏有着深深地的渴望。渴望着能有如文中描写的那般爱护子民的清官良吏能出现,解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 (二) 对科举与官吏矛盾的态度 官场的黑暗并不只独立存在的,WWw.eEelw.com在学而优则仕的封建社会,科举制度下的考场似乎与官场早在暗中连为一体。科举制度本应是广大寒士学子攀援仕进的一个途径,却被各种营私舞弊之徒垄断,使贤良之士报国无门。而作者蒲松龄正是这样一个受害者。除了在初次科举时大绽光芒,之后的现实一次又一次的给予他沉重的打击,虽有雄心壮志,奈何家境逐渐式微,只得把自己的科举梦收起。正因为他的郁郁不得志,使他对科举制度的弊端深有感触,也使他对考场与考官的讽刺批判如此深刻。在《仙人岛》《司文郎》等篇章中都有所体现。 虽然蒲松龄如此的厌恶与讽刺科举制度,但是他内心对中举为官的渴望还是可以从聊斋多个篇目中得到展现。《狐嫁女》殷公考中进士在河北广平府肥丘县当县令。《陆判》朱尔且最后在阴间当官,保佑子孙当官。《聂小倩》宁采臣考取了进士,三个孩子都做了官。《侠女》儿子高中进士。《莲香》柔生中进士。《阿宝》孙子楚中进士。《巧娘》傅廉儿子中秀才。《宫梦弼》 柳和中举。《阿霞》景星的儿子中进士。《堪舆》宋君楚长孙中武举人。《刘亮采》万历二十年中举。如此种种,这些篇目中的人物纷纷以中举或当官为结局,正表现出蒲松龄对参加科举进入官场的趋向。 (三) 作者思想的局限 虽然《聊斋志异》的题材丰富、感染力强,但是在思想方面仍存在一些小小的瑕疵。以《金生色》为例,作者通过官吏这样一类角色,想在官司中做一个裁断者,表达他的道德取向,同时也通过这样一类角色,表达作者的立场。可在这篇故事中县官对人物做出道德审判并不正确。金生色的丈母娘因为教唆女儿嫁人,最后被判纵淫罪,不仅要遭受棍棒,还要拿钱自赎,散尽家财;邻居老妇人因为给这两个人牵线,最后被乱棍打死;另一个丈夫,在杀了非礼自己妻子的董贵后,为了不被判刑,把本是受害者的妻子也给杀了,最后县官判案也只是小小的惩戒了他。女人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在这篇故事中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虽然作者在《聊斋志异》中塑造女性形象时突破了许多封建的束缚,创作出一些优秀独立的女性形象,但是在《金生色》这篇故事中,还是暴露出作者思想的封建性,而这种封建性与时代的封建是联系在一起的。这种歧视女性的倾向,显现出作者对妇女极大地不尊重,也使《聊斋志异》的艺术性大打折扣。 结语 综上所述,《聊斋志异》是由伟大的短篇小说家蒲松龄留下的宝贵遗产,对我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蒲松龄通过详细的对比描写、精妙的创作构思、寄寓式的讽刺描写了各种各样的官吏形象,表达了对政府和官吏的苛政酷刑的不满,揭露了明清时期官场与考场的黑暗与腐败,也为我们研究蒲松龄的思想提供了大量线索。正是这些内涵深刻、文采卓越、流传广泛的作品,奠定了蒲松龄作为一个伟大短篇小说家的经典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