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亿论文网 > 免费资料 > 参考文献 > > | 实习报告 | 开题报告 | 写作技巧 | 任务书 | 谢词致谢 | 答辩资料 | 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免费论文

王小帅电影

更新时间:2019-06-11来源:www.eeelw.com 责任编辑:佚名

 一 文献综述与调研报告:(阐述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参考文献)

(一)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王小帅电影的一大特点就是关注“城市边缘人”,他将镜头对准都市角落里那些被主流社会忽视的边缘人物,尽可能原现他们的生命状态和精神风貌,展示他们生存环境的窘迫及被扭曲的精神空间,凸显了导演的人性关怀。本课题以王小帅电影中的城市边缘人为研究对象,联系王小帅的个人经历、电影理论,分析其电影边缘人叙事的原因,对这些城市边缘人进行分类,归纳他们的共同特征,总结王小帅边缘电影的价值与意义。但是目前对王小帅电影边缘人形象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从城市边缘人的形象分类的角度进行研究,如张先云在《人生边缘的“漂泊者”和“失语者”——王小帅电影论》中将王小帅电影中的城市边缘人形象分为“漂泊者”和“失语者”两类,总结出漂泊在现代都市社会的边缘人物的“失语”状态,是王小帅电影关注的主要对象。二是从城市边缘人的生存困境的角度进行研究,如罗娜在《论王小帅“边缘人”的生存境语》中对造成城市边缘人生存困境的原因进行了阐述,指出除了城市对边缘群体的漠视以外,更多的是边缘人自身的原因。三是从比较文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如冯春硕在《从边缘到边缘——论第六代导演王小帅、贾樟柯电影中男性角色的二元对立》中,对王小帅与贾樟柯电影中的男性角色进行平行研究,发掘其电影中类似的二元对立现象及不同的对立点,并指出造成这种二元对立的社会原因。四是从城市边缘人的行为方式的角度出发,如罗娜在《王小帅影片中“边缘人”的行为符号特写》中采用巴特的符号观点,分析王小帅电影中边缘人的各种行为,指出这些行为具有一定的行为趋向,且这种趋向贯穿所有电影之中,表明了特定时代背景下连续稳定的生活方式。五是从叙事学角度进行研究,如王歌在《都市边缘群体在新生代导演作品中的塑造与传播——以王小帅〈闯入者〉为例》中,以《闯入者》为例,从人物形象刻画和人物行为刻画两个角度分析电影中边缘人物形象的塑造,提出都市边缘群体的人物设置在传播上具有局限性。除此之外,对王小帅

 

电影中城市边缘人形象的研究,多是涵盖在对其电影的创作风格和审美特征的研究当中,并未单独将其独立于王小帅的电影之外进行研究,且也只对城市边缘人进行了定义,部分总结了其特点,并未有更为详尽的分析阐述。

从以上的研究情况看,这些研究或是把王小帅电影中的某一人物定位于“城市边缘人”,再对其生存困境、行为方式等进行研究,或是选取某一作品中的城市边缘人进行分类和叙说,对王小帅电影中的城市边缘人形象尚未有较为全面、具体的研究,本文基于以上问题,对王小帅电影中出现的边缘人形象进行细化分类,分析城市边缘人产生的原因,剖析他们生存困境下的精神状态与心理特征,总结城市边缘人的共同特征,阐述王小帅边缘人电影的价值和意义,即他对社会转型期间边缘人生存困境的审视,对人性异化的思考,以及对边缘人困境中自我救赎方式的探寻,为真实展现中国当下的生活状态提供了一种底层的视点。

 

(二)研究意义和价值

王小帅电影始终立足于城市边缘人,通过对他电影中城市边缘人形象的研究,可以探寻出王小帅内心对边缘人的人性关怀,即对社会转型期间被主流忽视的城市边缘人物生存困境的审视及对城市边缘人困境中自我救赎方式的探寻,由此牵引出王小帅投射在电影中的对自身精神困境的了悟、挣扎、突围与回归,总结出王小帅边缘电影的价值与意义。本文对王小帅电影中的城市边缘人形象的研究,是对前人分散研究的重新梳理与汇总,基于此基础上再加以创新,力求呈现出一个更为全面、具体的研究成果。

 

(三)参考文献

[1]段锟,代晨光.关注城市边缘人的生存状态:试论中国第六代导演的现实主义风格[J].大众文艺,2010,(第23期).

[2]刘碧瑶,李红艳.小成本电影中城市边缘人的无奈:以《十七岁的单车》和《像小强一样活着》为例[J].北方文学(下旬刊),2013,(第11期).

[3]王歌.都市边缘群体在新生代导演作品中的塑造与传播——以王小帅《闯入者》 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5,(第19期).

[4]张先云.人生边缘的“漂泊者”和“失语者”:王小帅电影论[J].艺术广角,2009,(第2期).

[5]刘尚云.中国第六代导演“城市边缘人”的选像透析[J].电影文学,2008,(第21期).

[6]王雨栽.从“命运缩影”走向“社会大相”:从《左右》、《日照重庆》浅谈王小帅作品的新变化[J].当代电影,2011,(第9期).

[7]冯春硕.从边缘到边缘——论第六代导演王小帅、贾樟柯电影中男性角色的二元对立[J].电影评介,2007,(第4期).

 

[8]罗娜.论王小帅“边缘人”的生存镜语[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第3期).

[9]罗娜.王小帅影片中“边缘人”的空间符号特写[J].戏剧之家,2014,(第6期).

[10]聂伟.新生代电影研究之三:王小帅论:当代都市电影与民间欲望漂流:王小帅论[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第28卷).

[11]冯果.“失语者”与“倾诉者”——从《十七岁的单车》看新生代电影的变迁[J].上海文学,2004,(第1期).

[12]王云.困境与突围——第六代导演的边缘人系列电影研究[D].黑龙江: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

[13]蔡运麟.王小帅电影中的男性形象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14]姚美云.难测的命运与迷惘的社会——论王小帅的电影作品[D].江苏:苏州大学,2008.

[15]胡馨月.规训、焦虑、身份认同 ——身体文化视域下的王小帅电影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5.

 

二 本课题的基本内容,预计解决的难题

(一)基本内容wWW.Eeelw.cOM

第一部分:引言

联系王小帅的个人经历、电影理念等,分析王小帅自身具有的的边缘性身份以及他电影中所体现出的边缘化倾向,归纳出王小帅电影关注的对象是城市边缘人。

第二部分:城市边缘人的形象分类

对王小帅电影中的一系列城市边缘人进行形象分类,并对各分类中的作品都结合具体人物加以分析,揭示他们的边缘性。

1.城中人:《冬春的日子》《极度寒冷》《左右》

2.城外人:

(1)离乡人:《扁担·姑娘》《十七岁的单车》《二弟》

(2)返乡人: 《青红》《我11》《日照重庆》

第三部分:城市边缘人的共同特征

考察电影中城市边缘人的生存困境与归宿选择,分析他们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特征,总结其共性。

1.身份认同的焦虑感

2.“失语”状态的反叛性

3.最终结局的悲剧性

第四部分:王小帅边缘电影的价值意义

1.对城市边缘人生存困境的探因

2.对城市边缘人人性危机的考察

3.对城市边缘人困境中的自我救赎方式的探寻

 

(二)预计难题

1.对王小帅电影中一系列城市边缘人形象进行正确地分类。

2.根据城市边缘人的生存困境以及他们的行为方式,归纳城市边缘人的共同特征。

3.探寻王小帅电影中的人性关怀,总结王小帅边缘人电影的价值意义

 

三 课题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

根据所搜集的文献资料,归纳王小帅电影边缘叙事的原因;通过查阅资料与观影记录相结合,对电影中的一系列边缘形象进行归类,分析城市边缘人产生的原因,总结其共同特征,借鉴文学塑造人物形象相关理论,分析城市边缘人的情绪、心理、人生轨迹、生命状态、精神世界与现实生活等随着环境改变发生的一系列变化,找出城市化进程与城市边缘人之间的密切联系,总结城市化下边缘人的生存困境。

 

技术路线:

1.了解王小帅电影拍摄的时代背景以及电影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2.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对不同城市边缘人形象进行分类;

3.借鉴文学塑造人物形象相关理论,对具体形象分类具体分析,总结他们的共性;

4.揭示城市化进程对城市边缘人的影响;

5.阐述王小帅边缘人电影的价值与意义。

上一篇:企业年会策划方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