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相关媒体报道,中国人的年平均阅读量为0.7本,是所有调查国家中最低的。针对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设备的火速崛起以及人们日益依赖网络的现状,国家也在宏观层面出台了相关政策,例如国际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关于开展2017年全民阅读工作的通知》。在国家提倡“全民阅读”的大环境下,《见字如面》节目组尝试延伸阅读,赋予文字情感与生命力,更加容易被受众所吸收;使用电视语言展现书信魅力,似乎更易于被大众理解和接受,增强了节目本身传播的生命力。② 《见字如面》的节目形式虽然简单,但却可以打动人心,完全是因为这档节目所展示出的文化魅力,这种魅力是会产生相应的价值,是浓厚的、文艺的,也是静谧美学的体现,尤其是在喧嚣的现代社会,受众严重所缺失这种纯美的特别体验。 《见字如面》节目制作了单封(组)通信的单曲版,点击率高的读信片段单独发行,一周出一次汇总版。这样独特的制作方式,极大的贴合了包括网络视频、微信、微博等跨媒体平台的播出。《见字如面》出品采取跨媒体的方式,包括实力文化、黑龙江卫视、环球网、腾讯视频等多个单位,为视频节目《见字如面》的传播推广,特别是跨媒体传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好的宣传方式无疑是让这档节目轻轻松松站上了最好的宣传制高点,但同时节目本身的质量才是吸引观众的关键所在。这样一档没有综艺环节,只是读信的节目,一下子成为最能检验读信嘉宾演绎水平的地方,打开一封信的同时,更是打开了尘封历史,由于选择题材是信件的缘故,文字大多感情细腻、充沛,饱含故事性,主持人及两位文化嘉宾串场其中,对书信背景、内容和当事人历史进行解读,还原历史的同时,弥补了受众文化认知上的不足。同时,节目中许多信件为文言文语言,节目将此类信件都翻译成了现代文进行朗读,字 幕选择原文文字呈现。这样使原本晦涩难懂的古老信件变得生机勃勃,仿佛文字活了过来,从前的大道理变成了现如今的“梗”,一方面不会破坏信件的内容含义,让热爱顾问的观众过把瘾,另一方面也不会使一听古文就头大的观众流失,增添节目乐趣。① 节目通过读信嘉宾们的演绎,仿佛让生活在两段历史时空的人共处一室,通过一封信拉近了古代现代的距离,把观众一下子带进信里的世界,感受书写时的心路历程。这样一种穿越感带着厚重的文化魅力扑面而来,灌入手中的内心与思想,这样一种经受过过滤的文化,更加容易被观众接受,吸收。在这样一个娱乐的时代,这样一档节目让我们惊觉书信的珍贵,文化珍贵,我们已经逐渐习惯碎片化阅读的方式,与之相较,信中的字斟句酌都变得直抵人心,极大的提高了人们对文化的热情与信心,提高了中国文化的关注度。 节目中的每一封信,都还原了一个真实存在过的场景,使得信中所描述的情怀感触、文化面貌都变得触手可及。就这样,一些具有启世警醒作用的信件变得更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比如陈寅恪回复傅斯年就说到了大学教授的名与利——“没有身在北平遥兼院长的道理,这关系到全部纲要精神。”现在有的大学教授更重科研、升职加薪而轻视了教育本身,听到陈寅恪的话肯定要羞愧一番。② 又比如黄永玉在信中对曹禺说,你这几年作品越来越差,都是被势位所累,醒来吧!一句话可以鞭策多少影视艺术创作者。信中饱含的真实的信息和真挚的情感,成为了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寄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