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亿论文网 > 免费资料 > 参考文献 > > | 实习报告 | 开题报告 | 写作技巧 | 任务书 | 谢词致谢 | 答辩资料 | 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免费论文

科学看武术

更新时间:2018-06-07来源:www.eeelw.com 责任编辑:三亿论文网

 回顾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华武术源远流长,以其独特的技艺,丰富的技法立足于世界武坛。随着武术套路的发展和普及,武术套路受到了世界广大人民的喜爱,在武术套路迈出国门,走向亚洲,冲向世界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多的对中华武术产生了质疑。因为他们只看到武术套路的高、难、美、新,却看不到它的攻防技击,也就是打的一面。

人们对武术怀疑,因而对武术本质的定义各有各的看法,各家所持观点各有不同。由于对武术本质的模糊性,对武术的价值定位出现很大的偏差。武术的价值是什么?是竞技、表演等一系列的表现形式还是其他的价值,这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都有着不同的见解。

然而要想弄清“武术本质”,先得明了“本质”的概念,因此本文第一章就从 “本质”概念出发,深入论述武术本质的内涵,在将这一词弄清楚后,再回归其中,具体谈论,从武术本质角度追寻人们对竞技武术发展的误解。

搜寻近年的文献,我发现有很多涉及“武术本质”和“竞技武术发展趋势”的研究,但是从“武术本质”的角度去论述竞技武术发展的误区的文献相对较少,因此我打算从“武术本质”这个角度出发,对竞技武术发展趋势进行具体地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个人的微薄见解。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从‘武术本质’角度论竞技武术发展的误区为方向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网、百度网以及指针等网址对武术本质的搜索,了解到一些相关书刊。在苏州大学图书馆,利用电脑检索和亲自寻找的方式查阅了近年来与本文有关的学术期刊和专业书籍。并在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中以“武术本质”、“竞技武术发展趋势”为关键词搜索到与本文相关的研究很多,对这些文献进行分析整理,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2专家访谈法

通过对苏州大学武术与名族传统体育系的老师和几位武术教练的访问中,了解了他们对竞技武术发展现状的认识,通过从武术本质的角度进行讨论,进一步明确了竞技武术发展的误区。

2.2.3逻辑分析法

运用逻辑学的方法论进行比对、分析、归纳与总结,然后较为全面地阐述研究论点。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 .1 武术本质的概念解析

3.1.1关于本质的概念

学者们归纳总结为:本质是事物自身存在的。事物的本质大多是看不见的,是通过多个方面来表现的。怎样掌握本质,我们研究武术的本质,只有把所有年代的武技都摆出来,然后进行细致入微地观察,最后根据所有武技的“性质”和“特征”来进行判断,那么,自然的就能显现出其与众不同,从而我们就得到了其本质。

所以,研究武术本质则要从武技出发,找出所有年代的的武技,对其性质和特征进行研究,找出其异同,总结出武术本质。

3.1.2关于武术本质的概念

本质指的是最根本的东西,武术最根本就是如何击倒对手,这可以从历代武技中归纳出来。虽然,武术发展到后来,其技击性逐渐被忽略,那也是社会所造成的,并不意味武术的技击性这一本质属性的消失。许多人也在不知不觉中认同了这样的界定,即:“技击是武术的本质特征”。

因此,我认为武术的本质可以规定为:以技击性为根本属性,以娱乐、健身及表演等为其部功能而编写的中国特色或中国传统文化的书轴。

3.2武术本质特征分析

3.2.1武术本质特征形成的历史背景

武术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原始人使用棍捧、石器等驱赶和猎杀野兽,学会了一些基本的格斗和搏杀技能。原始战争的出现使得单人应战技能得到了改善,从而逐渐形成了具有一定的攻防格斗意义的技能。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出现,步骑兵兴起,为了在步骑战中发挥作用,长柄武器变短,短柄武器变长,这样,武器的内容就更加多元化了,武术的技击性也进一步得到提高,在这期间,武术的健身作用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古语有“练武是为了强身健体”。但是,武术的技击性还是占据主导地位。

明、清是中国武术飞速发展时期。其重要标志是武术流派成立,不同流派形式的拳术、器械技艺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呈现蓬勃发展的繁荣景象。武术作为军事技术、表演技艺及健身手段的多种价值为人们所认识和利用。

民国直至当代,武术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其技击性,而是更多的关注它的娱乐、健身及表演价值,很多人更多地看到武术套路的高、难、美、新,却看不到它的攻防技击,也就是打的一面。

从历代武技中我们可以发现:武术是以技击性为根本属性的,其一开始的目的则是在打的一面,而娱乐、健身及表演等是后来演化出来的功能,并不是它的本质属性。

由此,我认为武术的本质可以规定为:以技击性为根本属性,以娱乐、健身及表演等为其外显的功能而编写的中国特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书轴。

3.2.2武术本质特征的核心:技击

任何事物都有与其他事物的不同之处,我们称为该事物的本质特征。中国武术的技击性,便是武术技术和动作最普遍的、重要的外部特征,是区别其他艺术形式、体育动作等的本质特征。事物的本质远重于外在的形象,我们不能因为中国武术技击功效的消逝和技击功能的退却,而盲目的忽略或者否定技击性这一本质特征的存在。“古人对传统武术的技击之‘实用性’的最合适解释变是以技击动作或技术的实战价值和实战功效作为判断的标准。”[]这一观念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历代的发展,对于技击这一本质特征认识的逐渐完善而最终做出的结论。现在,武术动作的技击属性仍然在中国武术套路中清晰可见,活灵活现。如:太极拳、南拳、形意、八卦等拳种里的每个动作都有它的实战功能,但是真正能够运用这些动作来防身自卫却少之又少,大多数人真到需要的时候,用到的只是散打中的几个简单的拳法和腿法,其他根本用不上或者说是不会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细究武术课的上课模式和教学方法,老师几乎都是直接把动作教给学生,学生只要学会就可以了,至于如何运用,几乎是不加强调的。久而久之,武术的技击性则被抛弃。人们只知道武术有实用性,而却不会运用到生活当中。

由此,我们在平时,要有意识地创造“技击对象”,建立中国武术独特的技击环境。学习的时候,心中要有一个假想的技击对象,模拟一个搏斗场景,树立一种对战意识,即:我们讲解正确的动作方法,是为了让技击变得更有效;我们示范正确的动作路线,是为了让技击变得合理;我们拆分正确的动作结构,是为了让技击变得精准;我们踩准精妙的动作节奏,是为了让技击变得强大……[]通过这些技击性的“对话”向世人展示一种特殊技能。

俗话说:不具有技击意义的动作就不会体会武术的真正含义。如果武术技术动作的技击性特点在武术运动中完全消失,那么中国武术也将失去其内在的本质,从而失去存在的价值,因此,我们一定要明确武术的技击性,重拾其实用性,而不是只看到武术的高、难、美、新,一味地去加强它的娱乐、表演、养生、教育功能,使得武术走向误区。

上一篇:区域经济合作
下一篇:怎样练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