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环境和全球经贸规则都发生变化的新形势下,我们不能忽略高标准的新的经贸规则,也不能全面接受国际新规则而忽略国内情况。所以,我们必须追求新策略、新理念。 (一) 主动举起全球化大旗 目前全球正面临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和严峻的逆全球化风险,经济全球化何去何从已成为全球的重大问题。此时,需要一个大国来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 由中国来举起全球化大旗即符合当前世界对国际经济环境稳定的诉求,也符合中国宏观经济稳定的诉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继续实行“合作共赢”方针,以有效应对逆全球化问题。 观察当前逆全球化的相关现象,全球失衡是最重要的原因。虽然全球化为人类提供了创造更多财富的机会,但世界各国从中得到的好处却并不相同。有些国家通过全球化释放了比较优势,市场持续扩张推动经济较快发展。有些国家由于缺乏竞争力而在全球化浪潮中产业不断向外转移,国家产业空心化①而出现经济增长乏力问题。如何促使世界各国在开放合作中都得到好处,成为解决去全球化问题的关键。对此,中国提出的合作共赢的全球开放经济治理理念正好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合作共赢体现了各方共同受益的诉求,参与各方通过合作谈判确保各方利益,有效解决当前全球化过程中有些国家利益受损的问题,如果能够完善合作共赢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将有效应对逆全球化的问题。 目前的合作共赢方针仍停留在概念范畴,我们应积极制定相关规则体系,构建相关治理体系,以解决全球化进程中利益分化及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等问题。 2.加快推动多双边一体化谈判,逐步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增量发展的主要力量。 中国近年来重视通过 APEC 峰会推动构建亚太自贸区,通过东盟 10+6 机制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谈判,也十分重视中日韩自贸区的谈判。虽然这些协定的谈判有其各自的难处,但在特朗普退出 TPP 谈判的背景下,中国主导亚太区域一体化进程有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应加快推动多双边一体化谈判,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提供力量。 3.构建相对完善的开放市场经济体制,深化与其他国家高标准的经贸合作。 近年来中国在金融市场等领域出现了汇率风险升级等问题,中国采取了加强资本管制等举措,金融开放改革不仅没有深化,反而出现倒退的问题。如果未来没能及时推动相关的体制机制改革,那么进一步开放就缺乏基础和底气。因而,中国应重视深化市场经济改革,推动市场经济体制的更快完善,探索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推动经济全球化做好准备。 (二) 加快 RCEP 谈判进程 当美国一再想将我国排除在亚太区域贸易合作之外时,我国应更加积极地构建以自身为核心的自贸体系,从而在亚太区域贸易合作中站稳脚跟,也在全球经贸合作中占领一席之地。 随着 TPP 协议陷入僵局,我国可考虑加快 RCEP 谈判进程。TPP 目前已有成员国与 RCEP 已有成员国有很多交叉之处,在美国推出 TPP 后,其谈判进程难以推进,多数成员国将目光转向了 RCEP。在模拟情景中,若 RCEP 谈判进展顺利并最终生效,中国将获得巨大经济利益。如图 4-1 所示,在模拟情景中,若 TPP 生效而 RCEP 未生效,中国将面临 220 亿美元的亏损;若 TPP 未生效而 RCEP 生效,中国将获得 880 亿美元的经济收益;若两者均生效,则中国的预计收益为 720 亿美元。从当前形式看,第二种可能性发生的概率较高。 因此,在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的当下,我们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坚定不移地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努力促进 RCEP 协议谈判。
本文主要研究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趋势,国际环境变幻莫测,许多新的形势涌现出来,全球经贸规则向高标准、多领域形式发展,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下,贸易开放措施向“边境后”延伸,包括国内规则、知识产权以及竞争中立政策的制定有了进一步进展,协定需要商定的范围大大拓展。在此背景下,多边贸易体系似乎难以公平高效地完成国际贸易合作谈判,因此双边及区域贸易逐渐占据主流。 面对如今区域经济一体化新趋势,中国面临内外诸多挑战及机遇。在外经济下行,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美国主导排斥中国的贸易范围圈;在内我国与周边国家自贸区建设仍处于发展初期,许多规定不够完善,合作范围不够深入,其程度远不及发达国家。RTA 中有关劳动力流动问题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这些问题,本文给出了适当政策建议与对策,在劳动力流动问题上,对目的国进行充分调研,将利益与效率相结合给予充分考虑;国际经济规则制定上,积极把握主动权,争取在国际舞台上享有话语权;在贸易协定上,要制定更加完善的自贸区推进战略计划,立足使我国处于区域贸易轴心国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