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反思-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最好的启蒙老师也是走进美术的首要环节,古今中外许许多多著名的画家如达·芬奇、梵高都是从对绘画有特殊兴趣开始的,如果想让学生不知不觉的喜欢上美术绘画和美术创作,想画并且爱画,首先教师要在美术课堂中创造有意思的小环节和活动借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美术发展兴趣和自我表现的有力机会。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吸引孩子就成了学生时候会喜欢美术课的重要环节,如果在教学中学生对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不高,只是被动的完成教师布置的强制性任务或者作业,课堂氛围压抑沉闷没有趣味性,这时美术教师就要观察分析学生不感兴趣原因,身为专业教师的我们应该从客观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考虑到部分学生的特殊性,力争把每个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 想要营造一种趣味横生的美术气氛,首先可以在美术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诱导学生主动参与。从学习目标中让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使他们从繁忙的学习和作业中在内心深处通过另一种绘画方式发泄自己情感的冲动,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及时发现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并进行健康疏导。在活动中,美术专业教师可以在不同年级中举办各种美术竞赛,诱发学生主动参与,比如进行绘画,手工,剪纸比赛,或者举办一年一度的灯笼节、创造百米集体画卷等等。对于优秀的学生,教师要有意识的在师生和家长面前进行多表扬,多鼓励,给予肯定,并在学校的展示栏中粘贴出来,让他们懂得只有通过自己持之以恒的努力才会取得成功,才会让同学、老师和家长的认可,产生成功感的同时激发学生更多的学习动力和创作激情。回顾历史,许多著名的画家都是对美术产生浓厚兴趣开始的,并在绘画的道路上不懈努力,奉献着自己的绘画作品成为现在世人珍藏的无价之宝,在教学中点燃学生的美术兴趣只是第一步,想让学生对美术兴趣长期保存下去,教师就应该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兴趣需要进行调整,让热爱美术的学生始终保持一定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从而使兴趣上升到学习美术的动力,促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美术技能和技法时,通过独立创作使学生形成自身独特的个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智力水平的提高等多方面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所谓发散性思维就是根据学生的多种思维形式,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激发学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美术教学中,可积极利用情景教学法,把有趣生动的场景运用到课堂环节中,让学生定向的思维模式经过情景教学渲染,扩展学生的视野范围,留给他们更多丰富想象的空间进行发挥和创作。首先,我们可以在有趣的课堂中进行恰当的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借此激发孩子在课堂中的情感发展,在游戏环节中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促使他们发散性思维的产生。例如,在上四年纪美术创作课《节日的星空》,首先带领学生欣赏了美丽的烟花后,让学生了解烟花的一些颜色搭配和配色,很多学生都拿出了自己的水彩笔开始创作和临摹节日中的烟花。其后,老师又逐渐启发他们不用油画棒,并把上课前准备好的水粉颜料、画纸、牙刷发下来,让大家尝试性的用这些从未尝试过的新工具试试看。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当注意到有些学生很会动脑筋时,在老师的一点点启发下,学生有得用牙刷点,有得利用牙刷柔软的刷头在纸上画出流畅的线条,有得干脆用手指来画,教学效果比预想的还要好。最重要的是,通过课堂中的互动小游戏,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就能够激起学生的创作欲望,突破了传统的思维定势,逐渐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如今现在的课堂越来越多样化,在美术教学中恰当的利用“游戏”“都是孩子们喜爱并且愿意从事的绘画活动,同时也能够满足爱玩好动有时候注意力不集中的需求。其次,还可以利用现在先进的多媒体手段,根据备课的需求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再现出情景,有时间还可以在课堂中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当回小老师”或者让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在互动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深入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构思。教师要看到学生中的个性差异,最大限度的开发他们的创作潜能。如,《飞天》一课中,教师采取情景式教学,开始时播放了一段充满神秘色彩的音乐,把学生的思绪带入课堂中,让他们感觉到仿佛身临其境,激发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敬仰之情。音乐结束后,导入飞天课题,请班上了解历史的学生当一次史学家,给班上的同学讲解飞天的来历,不同历史时期飞天的艺术特征和呈现的绘画形式是怎么样的,也可以让其他同学发表不同的绘画意见加以补充,通过介绍和欣赏后让学生题材不限的创作和绘画,课堂结束后,学生给出的作品也是很有突破性。正是因为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了更多遐想思维空间,突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同时学生的发散思维也得到了更好的培养和更高的发展。 (三)学会观察提高学生想象力 热衷于想象正是孩童阶段不可磨灭的特性,有意识的想象就是思考的简单过程,许许多多新奇的点子都是在大脑中进行无数次的想象才得来的,想象的空间是无可估量的,只有敢想才会敢做。因此,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他们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让他们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来,对人、事、物作为观察对象进行认真仔细的观察研究,再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加以想象才能发现新鲜的事物或结论。在美术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提出关键性的问题让进行师生沟通交流,并留给学生自己独立观察和想象的空间去解决问题,启发学生合理想象的丰富性和方向性。在想象的过程中,观察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还可以运用身体的其他感官系统去感受一些事物,就像“看”,它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认识周围环境和事物最最直接的适应途径,而剩下的是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给我们带来了视觉外不同的感受,当我们进行想象过程中它们共同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比如观察一些事物属性或特征,除了要教学生用肉眼仔细观察外,可以让学生闭上双眼去感觉去聆听一段独特的声音或感受一段有趣的音乐,想象出各种变幻的旋律带来听觉的不同感受,让学生用丰富的听觉去体会一段音乐带来的作曲家的情趣变化,发展他们的听觉想象力;可以让学生闭上双眼只用自己的双手,通过摸一摸的方式感受不同物品的大小形状、表面质感,在大脑中想象出来并说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物品,运用触觉来增进学生的想象力;准备一些食物或调味品,让学生通过尝一尝、舔一舔食品的方式,用舌头品尝出不同食物带来的酸甜苦辣,刺激学生的味觉的同时增进想象力的发展;通过让学生用鼻子闻一闻身边的常见的物体或者食物散发出的不同味道,对闻不出的食物可以品尝一下,去感受不同物体带来的气与味,借助味觉来激发学生的嗅觉想象力。经过以上有趣的感知觉想象后,加上教师的引导和师生的互相交流下,让学生充满了无限的感知觉热情,利用这种观察的感受力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想象,绘画的工具可以很单一,但画出的内容一定要多彩,要有自己的独特想象力。例如,教师在上《大树的世界》这一课时,我带领学生去操场观察梧桐树和柳树,让他们分别触摸梧桐树和柳树的树叶表面的纹路和形状,抚摸梧桐树和柳树粗壮的树干的表面的质地,通过让他们看一看、摸一摸,嗅一嗅的方式探索不同树的叶颈根的生长规律,树的形状和触感、叶子的颜色和气味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感受等等,让学生认识树的造型之后向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有鲜明特色的树,教学生学会运用点、线、面的形式加以想象把有生命的树绘画到画纸上,一幅画有了丰富的想象力才会更加有色彩,下课后孩子们都交出了自己满意的作品。一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但是想象力可以是无穷无尽的,想象的成果无需语言、年龄、国界,许许多多科技的发明都是从无限的想象开始的,教师不能在教学中讽刺或恶意嘲笑学生的纯真想象力。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也应该时刻保持快乐的童心,从学生角度观察事物提高他们的丰富想象力,激发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鼓励学生探索求异 探索求异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探索性思考的去解决问题,有效率的美术课堂离不开学生的探索求异,让学生养成探索求异的思维能力,能够帮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通过“找一找” “比一比” “想一想” “画一画”多角度多方法多思考多对比等方式,认识事物、了解事物的自然发展规律,拆分事物的特性进行新的拆分,对于开阔学生思路、发觉学生潜在智力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把探索求异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运用到美术课堂中,不仅把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从单一狭隘的密闭空间中拓展出来,探索求异这种发散性的创造思维能力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然后去解决问题,是帮助教师更好的深入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意大利艺术画家达·芬奇对鸟类的飞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不仅在绘画方面获得了伟大的不朽成就,还曾担任过军事工程师,设计出了多部飞行模型和各种军事手稿,尽管达·芬奇的许多设计并未全部得到实现,但对未来包括对现在直升飞机的设计和潜水艇问世都有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按照此方法,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探索实践,引导学生把看似不相关的几样物品联系起来组合成一种新的物品,例如,教师在上《纹样》这一课时,思考纹样是由什么事物变化而来的,出示太阳和荷花这两项自然物的照片,要求学生进行欣赏,让学生对纹样有了初步认识后,提出一个假设问题:怎样将简单或复杂的自然物加工变化成纹样?有的同学对简单的太阳造型进行增加或画了一个圆以后就进入了沉思,大部分选择画荷花,但在造型复杂的荷花只是一味地临摹,没有太多的想象。同学提问荷花造型复杂,认为很难画,同学们建议他少画几片花瓣,并将花瓣都画成优雅的弧形,师生进行互动,让遇到困难的同学提出自己的问题,引发大家思考,共同总结归纳自然物如何转化为纹样的规律。最后,在已形成的构图、造型色彩上再进行进一步的逆向思维模式,进行拓展性的颠覆,更换构图,更换造型,更换色彩,启发学生创造出可能意想不到的效果。这节课要求学生运用原有知识以及创新的认知策略去解决疑难。通过教学,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学会纹样的设计,而是学会了探索求异的思维方式。现在的小学生探索性思维水平因为年龄阶段并不完善,他们还不能自觉的发现问题后方案性的去解决问题,教师就应该在课堂中不断提出求异的方向性关键问题,让学生逐渐学会自己提出相关问题再进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多思多想多提问多实践,培养起学生探索求异的思维模式,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五)建立起科学的评价机制 一份优秀的美术作品是用来衡量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和总结,也是对每一位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但现在的大部分教师太过重视作品画面效果的获得,只以个人的审美要求来做为美术作品的直观性评定准则,往往容易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和真实感受,特别是对于热衷于参加美术活动的学生,他们中间并非每个人都有很好的美术天赋和基础,只以技能目标为评定依据,甚至不考虑年龄阶段对技能技巧对学生要求过高,在评价过程中有的学生往往互认为优秀的美术作品却被所谓的美术老师拒之门外或得分很低,这些不具科学性的评价标准更加容易挫伤了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和一种勇于表达自己自信心的想法,有的严重的可还能会给孩子造成弥补的心理阴影。这种不顾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师,早就应该得到学生、家长和班主任的否认。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因此作为21世纪优秀的艺术类教师,要有开放的视野、发现美的眼睛和怀着对祖国未来的敬业热情,努力发掘每一位学生身上的艺术潜能。学生也是独立成长的人,也有自身的独立想法和独特的个性,在教学中,教师要用建议方式去让学生多学习多实践多尝试,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及人生观,但在学习中不可以干涉和阻碍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个性发展,要让学生的个性和情感需要得到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对于有叛逆心理的学生也要及时的进行沟通和交流。总之,在美术课堂中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是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的重要前提,进一步发掘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001年,教育部颁布《美术课程标准》。它非常重视课程评价。它所倡导的评价理念、评价原则、评价方式等具有艺术学科鲜明的特点,突破了长期以来对美术课程评价缺乏认识或评价方式单一的局面。首先,想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进行自我评价。这种自我检验或检查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及时的进行总结,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存在的优缺点,自觉的发现和改正自身的存在的不足之处,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自我完善和学习自觉性的提高。其次,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要让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互相评价就是让同学之间先互相评价再进行小组之间的讨论和评价,最后是师生之间的科学的评价和互相交流。评价的方式不能故意讽刺贬低他人,评价他人的过程以发现对方优点为主,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合作,对活跃班级交流氛围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共同进步的优良品质,并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他人的评价,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最后,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是让教师正确的对学生进行科学性评价。在日常的美术作业评价中得分低或评价较差的学生会失去对美术创作热情,还会降低学生对美术学习的自主性,所以,教师的评价只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评价学生作业中不要以优秀程度最为判断学生好坏的标准,最重要的是科学的评价准则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去衡量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中行为表现,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对美术技能的掌握情况,在课后观察学生在教学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养成的行为习惯和学习表现,要做到赏罚分明。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作业时要特别注意语气变化和语言的运用,低年级学生内心都比较脆弱,心理接受能力比较差,在评价过程中善于发现每个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主要以表扬和鼓励为评价内容,切忌千万不要用我们成人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绘画内容,语言不要过激以免对学生心理产生阴影。对于高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有了接受挫折的能力,但评价的语气也要相对平缓,不要太过刺激。为了避免学生在互相评价时产生不必要的矛盾,中间可以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激发学生的热情使评价环节穿插的更具有生动的趣味性,努力为孩子的成长营造一种轻松愉悦健康向上的学习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