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亿论文网 > 免费资料 > 参考文献 > > | 实习报告 | 开题报告 | 写作技巧 | 任务书 | 谢词致谢 | 答辩资料 | 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免费论文

农村留守老人研究综述

更新时间:2018-11-22来源:www.eeelw.com 责任编辑:三亿论文网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都在加快,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城市,大批青壮年涌向城市,留下了大量农村留守老人。农村留守老人是我国的弱势群体,他们遇到困境能够获得支持的社会资源非常有限。本研究主要以需要层次理论和社会支持理论为基础,采用文献法和个案访谈法,从徐州市坡里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照料方面、经济方面、医疗方面、情感方面分别进行正式社会支持和非正式社会支持现状分析,并对其存在的问题从政府层面、社区层面、家庭层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留守老人;社会支持  

 

一、导论

(一)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问题。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已经有一千七百多万,占总人口13.26%,相比第五次人口普查比重上升了2.93个百分点。以这样的增长速度,预计本世纪40年代后期将形成老年人口高峰,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有望达到30%[1]。

由于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涌入城市,而他们已经年迈的父母就被留在农村,看守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这类农村留守老人由于年龄增长、子女不在身、身体状况日渐变衰,面临生活照料、经济、医疗、精神慰藉等一系列养老问题,他们作为一个社会弱势群体,在生活照料、经济、医疗、情感等方面需要获得支持,然而由于留守老人的特殊性以及我国现有政策的局限性,老人们自身掌握得资源有限,他们得到来自政府、社区、家庭等各方面的社会支持非常少。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所以我们应该多关注农村留守老人,通过研究农村留守老人的社会支持现状去帮助他们切实解决生存问题,让他们度过一个幸福的晚年。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第一,从社会支持的理论视角研究农村留守老人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弥补了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体系研究的不足;第二,通过本次研究了解农村留守老人的社会支持现状和需求,分析其在社会支持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三,根据研究结果,为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对策和解决措施。

2.现实意义

本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第一,对于留守老人自身的意义,农村留守老人作为一个社会弱势群体,在生活上面临很多的困难,而且他们拥有的社会资源很少,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够帮助他们认识并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以解决他们在生活照料、经济、医疗、精神慰藉等方面的问题;第二,希望本次研究能够引起政府和相关的社会组织的关注,对他们在完善农村留守老人的政策制定和执行方面具有借鉴作用,从而保障农村留守老人的相关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和支持;第三,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的困境问题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对于新农村建设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农村留守老人研究综述

对于农村留守老人的研究最早始于我国的学者,西方国家由于福利制度比较完备,他们对于农村留守老人的研究比较少,且仅有的研究都是关于劳动力的流动对家庭结构产生的影响方面。在发展中国家中,除了中国,亚洲、非洲、拉美等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存在农村留守老人的问题,而这些国家的学者在研究劳动力的外流对农村留守老人在养老、需求等方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活照料、经济供养和精神慰藉方面,而且外国学者的观点难以达成一致。

    农村留守老人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一个弱势群体,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才正式开始关于农村留守老人的研究。国内关于农村留守老人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1.1农村留守老人出现的原因

我国农村留守老人的出现的原因大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大批农民工进城务工供养家庭。二是在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存在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和户籍制度的限制,以致农民工不能将所有的家庭成员都接到城里生活,因此出现很多留守人员。三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安土重迁,使得很多农村老年人不愿意离开长期居住的农村。

1.2对农村留守老人精神慰藉问题的探讨

方菲认为,农村留守老人的精神慰藉问题呈现以下特征:一是留守老人孤独感倍增,精神生活单调,处于“问题化”状态;二是留守老人的精神慰藉呈现出“差序格局”;三是农村留守老人精神慰藉的区隔化。方菲从子代责任伦理的建构、父代自我责任伦理的建构以及农村村落社区的建构为留守老人精神慰藉提出解决的路径。

1.3对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照料问题的探究

王晓亚对341位农村留守老人的调查数据中发现,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照料呈现出基于婚姻关系的自我照料,老人的自理能力越差,得到的照顾就越少,老年人的自我照料存在很大的风险。王晓亚提出在家庭照料不能满足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照料时,社区照料可以作为一种补充方式。他从发挥农村社区服务的养老功能、依托农村社区培育老年照料市场、在农村社区组建老年志愿服务队等方面为留守老人的生活照料提出建设性意见。

1.4对农村留守老人经济收入问题的探究

周祝平认为农村留守老人的本质问题是收入困境的问题。他以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和2008年两次对中国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状况调查的数据为基础,研究得出农村留守老人的边际收入呈现递减的趋势,随着留守老人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收入越来越低。周祝平认为政府应该积极发挥作用,把为农村留守老人建立社会安全网作为一个长期战略问题来考虑。

2.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研究综述

我国关于“社会支持”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最初的研究在农村留守老人的层面非常少,大多数是从社会支持的视角对于失业者、病患者、妇女儿童等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国内目前对于失业者、病患者、妇女儿童的研究比较成熟,但对于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的研究相当薄弱,因此我们需要在这个领域进行更深的研究。

2.1社会支持的概念界定

福鹏从社会支持的角度对湖北恩施州L村的15位农村留守老人进行了深入的个案访谈,并将农村留守老人的社会支持体系分为经济支持、生活照料支持、情感支持三个维度。梁欣将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体系分为经济、医疗、精神、生活照料四个方面的社会支持。

2.2对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现状与存在问题的研究

福鹏通过分析研究,发现了农村留守老人的社会支持系统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经济方面,农村的养老保障制度不健全,医疗保险对留守老人的支持力度不足,同时农村留守老人还面临土地保障功能的弱化;生活照料方面,农村留守老人普遍缺乏社会支持,WWw.eeeLw.COM他们只能够自我照顾,有的还需要照顾配偶和孙辈,负担很重;情感支持方面,留守老人主要面临的问题是老年歧视、隔代照料后遗症和孤独感强。梁欣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方法,分析留守老人在经济方面、医疗方面、精神方面、生活照料方面的社会支持现状,分别介绍不同的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对农村留守老人在以上各个方面的支持现状。

2.3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问题的解决对策

福鹏从国家层面、社区层面、家庭层面提出建议,构建一个“三位一体”、垂直协同、交叉互补的社会支持系统对农村留守老人的社会支持系统加以完善。梁欣提出建构以正式社会支持群体为主导的新型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系统具体通过建立健全正式社会支持体系和完善非正式社会支持体系两个方面。正式社会支持体系方面通过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提高对农村留守老人的专业化服务水平,以完善农村老年社会福利制度。非正式支持体系方面通过增强传统的家庭养老的功能,强化邻里关系和亲戚朋友的情感联系。

3.以往研究述评

农村留守老人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产物,学术界已经开始了对农村留守老人的研究,很多相关的研究还在初步阶段。留守老人是个动态发展的群体,随着我国新农保、新农合等制度的确立,留守老人面临的问题也在发生变化,因此对于农村留守老人的研究需要随时追踪。现有的对于农村留守老人的研究主要从老人的生活照料、经济收入、精神慰藉等方面着手,这为以后的研究积累了经验。然而,对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的研究非常有限。在知网上显示的对社会支持的研究很多,但关于农村留守老人的社会支持文献很少,所以有必要在农村留守老人的社会支持研究中更加深入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