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性从概念上来讲首先对“意”需要有明确的认识,“意”是作者主观的情绪感受,这种感受是基于对自然中存在事物的观察而来的,并且通过与作者自身情感、思想的融合之后所产生的主观意象,这更是一种作者精神的体现。“写意性”在工笔花鸟画中,是画作的精髓,也是重要的灵感来源,其写意性在工笔花鸟画中对画作者的“意性”进行直观的展现,这不仅是画作者自身的主观情感表达,更是对其内在精神的一种展示,因而这一元素的加入也使得工笔花鸟画更具艺术性。 工笔画的创作精美是其最主要的特点,并且其构图十分严谨,在绘画创作上极为追求画面的细节部分,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画作的真实感,而且中国的工笔画往往除去直观的表现之外,所蕴含了更深的文化内涵,这也是中国工笔画拥有写意性的主要原因。工笔花鸟画在写意性上虽然较专门的写意画有一定的技法差距,但工笔花鸟画在画作意境上所表现出来的写意性是有一定内涵的,而这一切又主要依赖画作色彩、构图、用线、造型的调配与协调。 一、对传统工笔花鸟画写意性的继承 中国的工笔花鸟画的单独分科是在隋唐时期,那时的工笔花鸟画使用的颜料是矿物,随着其不断的发展植物染料也开始被运用,同时涌现了许多新的花鸟画创作技法,如水墨描画等等。到了宋代经济的发展已经使得花鸟画的发展到达了顶峰,宋徽宗对当时工笔花鸟画的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代表作品有《芙蓉锦鸡图》(见附图1.1), 图1.1 赵佶《芙蓉锦鸡图》 体现出的画作设色技巧非常高超,其不仅对芙蓉和锦鸡的内在结构有全面的了解,在创作中更是直接对着实物进行调色,所以一般画作的真实感很足够,并且其意境极为生动独特,而且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创作风格。到元明清时期的花鸟画,当时的画家由于受水墨意趣的影响,使得花鸟画的色彩被忽视,其对画作的设色主要是以墨色构画为主,通过水墨的点缀来表现出画作的层次感以及形象。其代表作品有边景昭的《春禽花木图》(见附图1.2), 图1.2 边景昭《春禽花木图》 这幅创作大面积铺以暖黄色的整体色调,同时局部加以淡墨进行渲染使画面层次分明很有空间感,同时躲藏在竹林与石头之中的禽鸟并没有完全画出,画面之外的东西给我们留下了自由想象的空间。 在五代的时候,工笔画中对于写意性的追求就已经有所体现,其中有徐熙的“徐熙野逸”风格,注重对于创作的“落墨”,用笔随意,体现了对于写意性的倾向。北宋,苏轼提出了“诗画本一律”,将绘画中引入诗的意境。东晋顾恺之在《论画》中提出了“传神”的观点,这是对“存形”的扩充和更深程度的发展,要求不但要画得形似还要画出神气。这期间的绘画观仍然是形神并重。再这之后南朝的谢赫提出“六法”又更进了一步,强调了绘画要“气韵生动”更将其作为第一法,这给工笔花鸟的写意性发展,奠定了更高层次的理论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