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现状的述评: 随着时代的进步,在整个社会资本的大背景下,人们对于教育的关注度持续走高。而作为教育传播者的教师,肩负着不可小觑的责任和重要性,那么教师自身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教育的发展。同时社会资本作为一个大背景,左右着教师发展。尤其针对于青年女教师这个大群体而言。不少专家学者都对此做出了研究,我将相关文献材料整理如下。 一、关于社会资本的相关理论: ①社会资本 林南在《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一书中,将社会资本分为两部分进行阐述。首先林南认为资本是一种资源付出并能够得到回报的投资,而社会资本是资本的最明显的类型之一,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和背景来表现,是一种资源付出并能够得到回报的社会关系投资。其次林南指出资本的不平等的引发的两种可能性为资本欠缺和回报欠缺。同时林南指出,社会资本是通过社会关系产生的,关系一旦确定,所有与此关系有关的社会资本均成为个人可利用的资本。[[1](美)林南.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M].张磊,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18-28.][1] 丹尼尔·W·布罗姆利在《经济利益与经济制度—公共政策的理论基础》一书中对经济利益与经济制度进行了分析,指出制度决定了人的选择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制度能够带给整个社会利益,而个人只是社会的一部分。[[2](美)丹尼尔·W·布罗姆利.经济利益与经济制度—公共政策的理论基础[M]. 陈郁,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2-3. ][2] 包亚明在《布尔迪厄访谈录——文化资本和社会炼金术》一书中,指出布尔迪厄在社会资本理论的首要位置。布尔迪厄提出人是社会性的并被分类,资本是财富积累的表现手段,而社会资本是所有资源的集合体,同时这些资本会通过某一个共同体形成一定的体制并得到保障。此外,各类资本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一定的投资终将会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因此,他把社会资本定义为:社会资本潜在或实际资源的集合体,这些资源与大家都熟悉、公认的关系网络密不可分。[[3]包亚明.布尔迪厄访谈录——文化资本和社会炼金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142-202.][3] ②社会资本与教师发展 赵延东、洪岩壁在《社会资本与教育获得——网络资源与社会闭合的视角》一文中提出来了关于教育资源的获得与分配的公平问题的争论,阐述了社会闭合对于教育获得的重要影响。作者认为社会资本中网络资源能够给孩子带来更优质的学习机会,“重点学校”德软硬件设施要远远超越于一般学校,同时社会资本对于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教育获得的影响是存在差异性的,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差异性更突出。[[4]赵延东,洪岩璧.社会资本与教育获得——网络资源与社会闭合的视角[J].社会学研究,2012(5).][4] 周守军、袁小鹏在《农村教师的社会资本及其社会地位》一文中认为农村教师的社会资本既给农村教师维持和改善社会地位,也由于受到农村落后环境的影响阻碍教师社会地位的获得与发展。农村教师社会资本分为三个特点:受集体本位和乡土情感本位的双重制约、积累路径大体相似和具有低度增殖性。[[5]周守军,袁小鹏.农村教师的社会资本及其社会地位[J].教育发展研究,2010(23). ][5] ③社会资本与女教师 张欣在《小学女性教师专业发展阻碍因素探析》一文中认为,女教师人数不断增加,已经成为小学教育的主力军但其发展水平仍然普遍低于男教师。女教师所获得的社会资本要远远低于或劣于男教师,因此常常被“权利”边缘化,话语权少。[[6]张欣.小学女性教师专业发展阻碍因素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5(6).][6] 2、城乡对比: ①城乡经济对比 段七零在《江苏省区域经济总体差异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指出,城乡差异是江苏区域经济差异的显著表现之一。其中苏北、苏中地区远远落后于苏南地区,各地区之间也存在着一定差距,例如苏中地区以兴化为较落后地区。[[7]段七零.江苏省区域经济总体差异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3).][7] 欧向军,沈正平,朱传耿在《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空间分析》一文中提出经济发展中的区域不平衡性越来越明显,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逐步加大,贫富差距拉大。[[8]欧向军,沈正平,朱传耿.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空间分析[J].经济地理,2007(1).][8] ②城乡教师对比 朱旭东,康晓伟在《弱势群体教师:内涵、问题、原因及其策略研究》一文中认为“弱势群体教师指的是在外部条件下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包括生活物质、社会地位等。其中在城乡对比中教师弱势群体主要指农村教师和乡镇教师,农村教师和乡镇教师相对于城区教师,职业的倦怠、心理健康的畸形问题具有更加突出的矛盾,主观幸福感更低。社会地位不高、城乡二次元结构、社会资本的匮乏和教育资源的不平衡配置是弱势群体即农村教师和乡镇教师问题产生的四大原因。[[9]朱旭东,康晓伟.弱势群体教师:内涵、问题、原因及其策略研究[J].教育科学,2011(2).][9] 吴明海,陈建波在《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现状、影响因素与发展策略---基于重庆市黔江区的调查与讨论》一文中认为农村教师的学科构成和学历构成、学校文化氛围、家庭环境组成等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落后的经济带去的影响远远不止教师自身的发展阻碍。[[10]吴明海,陈建波.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现状、影响因素与发展策略---基于重庆市黔江区的调查与讨论[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4(7).][10] ③城乡青年教师对比 蔡志凌在《“90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教师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一文中,认为农村青年师范生对于来之不易的教师职位更加珍惜,而城市的“90后”师范生相对而言缺乏对未来职业的规划但他们对于职业的认知程度要高于其他区域。[[11]蔡志凌.“90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教师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J].教育研究,2013(3).][11] 3、教师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6年世界教育报告—教师和变革世界中的教学工作》中提出,教学工作是一种不断学习的专业,作为执教者的教师也是需要不断地自我增值、自我补充的。 钟启泉在《我国教师教育制度创新的课题》一文中将新旧教学模式进行对比,把教师分为两种类型:完成式和未完成式,把学校分为僵化学校和灵活学校,并提出“发展环境原理”,重点强调教师群体的发展,倡导在职研修的重视。此外钟启泉认为,教师研究是相对滞后的,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相对的,整体教师发展还处于一个落后的状态,跟不上大时代的潮流发展,教师应当从三个角度进行自我提升,“实践知识”、“专业自律”和“教师集体”。[[12]钟启泉.我国教师教育制度创新的课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7).][12] 朱旭东在《教师教育标准体系的建立:未来教师教育的方向》一文中,提出未来教师的培养是教师发展的前提条件,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是保障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保障。[[13]朱旭东.教师教育标准体系的建立:未来教师教育的方向[J].教育研究,2010(6).][13] 伍叶琴、李森、戴宏才在《教师发展的客体性异化与主体性回归》一文中,认为教师发展是教师自我生存的目的和基本方式,也是教师自我督促的过程。由于工具理性主义的影响,教师发展逐渐由主体性异化为客体性,其中以教师专业发展尤为明显,同时这种过度“科学化”的教师发展要求,使得教师发展出现急功近利、唯利是图的偏差。主张教师主体性回归,认为教师应当张扬个体发展的自然价值,自省自觉地去追求发展。此外作者还认为,教师的精神成长是教师发展的关键所在。[[14]伍叶琴,李森,戴宏才.教师发展的客体性异化与主体性回归[J].教育研究,2013(1).][14] 彭小虎在《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社会背景变量分析》一文中,根据调查分析表明,目前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总体良好,但在专业态度、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和专业发展这四个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别、年龄、教学时长与学校类型都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15]彭小虎.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社会背景变量分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6).][15] 4、性别研究: 李斌辉在《女教师专业发展:基于社会性别理论的分析》一文中,提出尽管几年来不少优秀女教师不断涌现,但女教师的整体发展水平仍旧落后于男教师。基于整个社会性别视角来看,整个社会对于男女教师的认识是存在明显差异的。同时作者认为,“男强女弱”的性别观念是导致女教师发展受阻的间接影响因素。[[16]李斌辉.女教师专业发展:基于社会性别理论的分析[J].教育评论,2009(2).][16] 徐今雅、赵思在《社会性别视角下农村女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浙江省为例》一文中,引用社会性别理论的“女人并不是生就的,而是被造就的[[17](法)西蒙娜·德·波伏瓦.第二性[M].郑克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251.][17]”,指出两性间的差异是由于社会性导致的。作者经研究认为农村女教师的专业素养还需提升,农村女教师兼顾多重角色,人际交往能力不足以及身心健康问题处于亚健康水平。[[18]徐今雅,赵思.社会性别视角下农村女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教师教育研究,2015(1).][18] 5、我的观念 社会资本是人们投入与回报的体现,在教师发展过程中,社会资本的影响至关重要。无论是城区还是乡镇农村,社会资本给教师们特别是青年女教师们带去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在整个城乡社会资本差异性较大的社会背景下,在整个“男强女弱”的性别区分视角下,在整个教师发展的大背景下,乡镇农村女教师的劣势尤为突出,尤其需要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与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