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亿论文网 > 免费资料 > 答辩资料 > > | 实习报告 | 开题报告 | 写作技巧 | 任务书 | 谢词致谢 | 答辩资料 | 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免费论文

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更新时间:2019-04-26来源:www.eeelw.com 责任编辑:佚名

 通过对S老师的采访与研究,我总结了影响骨干教师发挥其在流动学校影响力的因素。那么如何才能让骨干教师充分发挥其影响力呢?结合以上影响力因素我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 教师自身师德的坚守与奉献意识

骨干教师应从思想上认识到,国家教育的资源均衡与教育质量的好坏,不仅仅是国家领导管理部门考虑的事情,更是每个中国教育者尤其是一线教师的责任。“少年强则国强”,然而我认为只有“教育强则少年强”,“教师强则教育强”。教师应坚守高尚的师德,不断优化自身知识结构,不怕苦,不怕累,甘于走向农村、走向基层,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只有在思想上的高度认识,才能使骨干教师具有使命感,从而在流动学校发挥自己的最大作用。

2 教育制度确保教师流动的自主性和纯洁性

从制度的确立高度确保“教师有自主流动的权利”教师作为教育教学专业人员享有教育教学自主权、学术自由权、指导评价权、获取报酬权等。教师享有正当的权益, 是现代社会公平的一种体现。

所以政府与学校不得强制骨干教师到指定学校流动,更不应该将教师的职称评定与是否流动挂钩,使流动成为职称评定的硬性指标,而忽视了职称评定本应注重的教学质量与师德等其他标准。我认为这样做违背教师本来意愿的强制性流动,往往会造成教师负面情绪,与流动的初衷大相径庭,更谈不上让骨干教师充分发挥其影响力,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著名劳动经济学家赵履宽教授曾经说过:“劳动归劳动者个人所有,是劳动者最重要的经济权利是劳动者其他权利的基础,也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限制劳动者对自身劳动力的所有权, 意味着对劳动者的超经济的强制, 意味着违反人权。”[10]从这个意义上说, 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的教师流动制度,将教师流动的相关细则、标准、年限以及对流动教师的管理等相关方面立法,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为了真正实现教育均衡,避免教师因交流产生的落差感,应规定每位老师都应参加流动,平均5年流动一次。这就解决了师资力量悬殊的问题,有利于促进教育均衡。此外考虑到教师的家庭实际情况,可以采取按地域流动的方式,一种是采取就近同区、临近街道学校流动等,这样有利于流动教师的交通和居住便利,同时也可以兼顾到家庭生活,一举两得。另外对于交流到偏远地区的教师,政府应该适当地给予经济补偿,开设专项津贴,消除交流教师的后顾之忧。这在某种程度上就给予了教师一定的选择权,体现了国家对教师的尊重。

3创建民主化管理体制、搭建教师学习平台

民主化的管理体制,积极、开放、合作的学校文化有助于骨干教师在流动学校中发挥影响力。学校应当建立民主化的管理体制,给予骨干教师更大的发展空间,让他们有空间大展拳脚。当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研究型教师”、“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继续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等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机制正逐步形成。对骨干教师而言,最直接的影响来自学校管理者,这也是相对于其它因素更为重要的因素。校长的远见卓识与胸襟、民主化程度、能力与观念等都对骨干教师在流动学校影响力的发挥有着直接而现实的影响。此外学校管理者应搭建合理的骨干教师与其他教师交流平台,如每月进行教学展示课,组织骨干教师上课,起到教学示范作用。开展师徒结对等活动,让骨干教师针对年轻教师的教学给予指导,传授教学经验。建立由骨干教师组成的“学术指导组”,针对流动学校中老师的专业发展、论文撰写等发面给予指导。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氛围。

4 关心教师家庭,达成情感共鸣

要使骨干教师在流动工作中全心全意工作,解决后顾之忧,关键在于取得骨干教师家庭的支持。政府和学校应该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经常加强与骨干教师家庭的联系,在节假日和教师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的时候,主动上门探望、关心。从而与教师的家庭成员取得情感上的共鸣,使家庭成员对骨干教师的工作给予全面地理解与合作。让骨干老师从心里感到宽慰,解决家庭的后顾之忧。

5建立网络平台,形成长期交流

骨干教师在流动学校的支教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最终还会回到原学校。为了使骨干教师的影响力不仅在流动期间得以发挥,交流的真正的意义是达到即使骨干教师离开,其影响力依然持续发挥。这就需要有关管理部门搭建相关的骨干教师指导交流平台,与原学校老师形成长期的互助交流。在网络平台中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学术上的新问题,及时向骨干教师请教,骨干教师给予解答。采用多媒体传输将教师的课上传至网络交流平台,骨干教师远程给予评价和指导。骨干教师与流动学校保持长久密切的交流合作,使得骨干教师的影响力得以持续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