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亿论文网 > 免费资料 > 开题报告 > > | 实习报告 | 开题报告 | 写作技巧 | 任务书 | 谢词致谢 | 答辩资料 | 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免费论文

额尔古纳河右岸

更新时间:2019-06-12来源:www.eeelw.com 责任编辑:佚名

 简论《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生命观

一、文献综述与调研报告:(阐述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参考文献)

 (一) 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迟子建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发表在2005年《收获》6期,当时对它的评论文章仅有五六篇左右,2008年该小说获得“茅盾文学奖”,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关于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主题研究,包括民族消亡与家园回望、生态意识等。刘中顼在《民族文化的纪念碑志与族群生态的时代涅 ———论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中认为作品“以语言文字为构筑材料,为鄂温克族狩猎文化树起一座历史纪念碑,既结束了狩猎文化,也昭示了鄂温克族的生态的时代涅槃”;柏彦飞的《原始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博弈———读迟子建< 额尔古纳河右岸>》从原始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博弈中分析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境。小说中鄂温克人有着人与自然和谐相生的生态文化、生态观念。首先,自然是永恒而独立存在的敬畏象征,鄂温克人与自然形成相互融合的整体。二是文化研究,主要是萨满文化。《右岸》中对于鄂温克族的民族传统即物质生活和精神信仰的刻画是研究者们的另一个关注点。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有罗皓文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文化主题研究》等作品。三是人物形象研究,侧重于女性形象和鄂温克族新生代青年的形象。《右岸》中作者着重展现了以达玛拉、妮浩和伊莲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女性人物。这些女性都是“为爱而苦”的女性:“达玛拉是为爱情而苦,妮浩是为亲情而苦,伊莲娜是为民族深情而苦。按照鄂温克族新生代青年在文化嬗变中做出不同抉择的标准,刘春玲把他们分成四种类型:“堕落型、徘徊型、坚守型、进取型。”四是艺术特色的研究,很多研究者用“苍凉”“温情”“浪漫”“诗意”等词总结它的总体风格,也有研究者从叙事视角、文本学角度、色彩词等方面进行研究;《额尔古纳河右岸》的比较研究主要是与《呼兰河传》的比较、迟子建与乌热尔图的比较等等。

 (二)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上述关于《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四面主要方面的研究,让我们对中国北部鄂温克游牧民族有了一定的认识,多元主题、女性化叙事视角使作品更具感染力。人性化的生活,小说中每一位牧民都有鲜明的个性,都有自己的悲和欢。本课题的研究是想从鄂温克人独特的生存环境、风俗习惯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结合文本具体的形式和内容,对《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生命观进行探讨,这对现代社会背景下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一定的启示。

 

(三)参考文献

[1]迟子建,胡殷红.  人类文明进程的尴尬、悲哀与无奈——与迟子建谈长篇新作《额尔古纳河右岸》[J]. 艺术广角. 2006(02). 

[2]王威. 一支苍凉的古歌——评迟子建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A]. 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 2006.

[3]李科文,易蕾.  对大自然的生命感悟——读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9(01). 

[4]张向东,罗文政.  《额尔古纳河右岸》中萨满文化元素探微[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5]曾娟. 浅析《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萨满文化[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6]邱熠. 试论《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生命哲学[J].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09(06). 

[7] 王明.  《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萨满文化浅析[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6). 

[8]屈红. 神性与诗意[D]. 河南大学 2010.

[9]彭新萍. 在忧伤中体现生命的意义——解读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J]. 镇江高专学报. 2010(02).

[10]黄峰.  《额尔古纳河右岸》——萨满文化的挽歌[J].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 2010(05). 

[11]王霄羽. 《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人与自然[D]. 兰州大学 2011.

[12]钟玮. 简论《额尔古纳河右岸》之生命观[J].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2(04). 

[13] 王晓旋.  生命是条沉静婉约的河——从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看生命之美[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03). 

[14]李芳. “落在土里的骨头也会发芽”——论《额尔古纳河右岸》生命自然神性的演绎[J]. 当代文坛. 2013(05). 

[15]修磊. 论迟子建小说的萨满文化因素——以《额尔古纳河右岸》为例[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7). 

[16]马清华. 论新时期小说中的民间宗教现象[D]. 湖南师范大学 2014.

[17]王宏宇.  追忆不灭的灵魂,守望精神的原乡——探析《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萨满信仰[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04). 

[18]潘淑阳.  一个反向文明的寓言——论《额尔古纳河右岸》的死亡与救赎[J]. 华文文学. 2014(05). 

[19]王宏宇.  萨满信仰与新时期东北文学的文化书写[D]. 青海民族大学 2015.

[20]杨念泽,邓敏.  《额尔古纳河右岸》对民族生命意识的审美性阐释[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2). 

[21]钟小芳. 从文化视阈窥探《额尔古纳河右岸》的生命意识表达[J].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16(04). 

 

二、本课题的基本内容,预计解决的难题

课题的基本内容

 引言

(一)深入作品,探寻鄂温克族人的生命观

     1.生命观的内涵 

     生命观念构成了人类意识的核心,生命观是人对自然界生命物体的一种态度,包括人类对自身生命的态度。生命观反映社会的文明程度和人类对自身的认识程度。

     2.鄂温克人的生命观

     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崇拜自然;生死乃人生常态,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现代文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少数民族的文化为代价。

(二)探究生命观的形成因素

 首先与鄂温克人的生活环境、成长和婚姻经历有关;

 其次是文化信仰,对大自然和萨满神的崇拜;

 最后是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三)鄂温克族的生命观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思考在现代文明进程中,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自己的生命与生存之根呢?

 结语

    

预计解决的难题:

结合时代背景,思考鄂温克人的生命观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上一篇:苏童小说
下一篇:山海经蛇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