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亿论文网 > 免费资料 > 开题报告 > > | 实习报告 | 开题报告 | 写作技巧 | 任务书 | 谢词致谢 | 答辩资料 | 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免费论文

布龙菲尔德开题报告模板

更新时间:2018-01-17来源:www.eeelw.com 责任编辑:三亿论文网

 课题研究现状:

  布龙菲尔德(Leonard Bloomfield,1887-1949),是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北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先导人物之一。他的语言观对大多数美国语言学家的态度和看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一大批语言学家聚集在“布龙菲尔德语言学”的大旗之下,形成了一个“布龙菲尔德学派”,在美国语言学史里,有人把1930-1950年称为“布龙菲尔德世纪”。布龙菲尔德的代表作是《语言论》(1933),其重要价值在于提出了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派研究语言的基本原则和描写语言结构的总体框架。布龙菲尔德的主要理论观点是:主张行为主义,反对心灵主义,重视形式分析,回避意义,提出了一套语言分析的程序,最著名的是直接成分分析法(IC Analysis),向心结构和离心结构等。受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布龙菲尔德主张依据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公式来解释人类的言语行为(徐志民,1990)。 布龙菲尔德对意义的阐述引起学界的兴趣和争议。布氏认为由于意义不能直接观察到,而且也很难把握,所以只对结构形式进行分析,尽量回避意义问题,布氏主张从形式入手研究语言,提出“语言研究必须从语音形式开始而不是从意义开始(Bloomfield,1933)”“实际上,我们对世界的了解很不全面,很难对言语形式的意义做出正确的判断(刘润清,1997)”“在语言研究中,对意义的论断是很不充分的,这种情况将会持续很久,直到人类的知识远远超过目前水平(刘润清,1997)”。他认为语言研究要有实际的观察和描写,立足于形式,使语言学走上科学的道路。这是对传统的语言研究的反驳。布氏的这一观点时常在国内外学者中引发争议。如刘润清认为,由于布龙菲尔德着重对调查的语言形式和结构上的描写,意义的研究始终不处于重要地位。从历史角度看,这是对传统语法过于强调逻辑和意义的一种反动,但又构成描写语言学的致命弱点(刘润清,1997)。徐志民提到布氏强调意义难以确定,主张尽可能少用意义作为语言描写的一个因素从而克服传统语法在建立语法范畴时滥用意义的弊病,这一点对语言学发展有积极意义,但是他主张对词义用严格的机械主义观点加以说明,并混淆了日常意义和科学概念的界限,发展到后来认为研究形式就必须排除意义,这就不能不说是布龙菲尔德对意义的模糊认识引起了不良的后果(徐志民,1990)。赵世开提到“布龙菲尔德充分认识到目前在语言结构分析中要想解决意义问题是很不容易的,但不少人似乎存在一种误解,以为布龙菲尔德本人完全不考虑意义,但布氏只是意识到了处理意义的困难,且在结构中又不得不考虑意义,只能尽可能回避意义问题(赵世开,1989)”。如布洛克(B.Bloch)在A set of postulates for phonemic Analysis in language一文中对布氏这一观点表示赞成。他认为语言学家只要掌握了某种语言足够的样本,尽管他不知道其中的任何两部分是表示相同的意思还是不同的意思,他或许也能够把这种语言的音位系统确定下来。布氏对意义问题的观点不仅对30年代和40年代的美国语言学有极深刻的影响,对现在语言学家也有很大的影响。布龙菲尔德虽然一定程度上回避了意义,但是笔者认为布氏也并没有像一些语言学家所说的抛弃排除意义,而是选择谨慎对待意义。他认为由于意义纷繁复杂从而主张从形式入手分析,兼顾意义。本文主要立足于其他学者的论述,研究布氏的意义观从而理解布龙菲尔德对待意义的态度,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分析布氏对待意义的模糊态度对后世语言学发展的积极和消极意义。 

课题研究目的:

布龙菲尔德的意义问题迄今仍是学界的一个颇有争议的主题。在布龙菲尔德看来,意义是纷繁复杂的,难以界说的,布氏认为由于意义不能直接观察到,而且也很难把握得住,所以只对结构形式进行分析,尽量回避意义问题。许多语言学者对布氏在研究语言学时的意义观有着不同的观点。本研究旨在以布氏的原著为基础,采用实证法,结合其他学者的论述,梳理学界对布氏意义问题的既往研究,提出自己的观点。 

课题研究要点:

  1.引言 2.文献综述:集中讨论以往学者对布氏意义问题的研究 3. 布龙菲尔德对意义的阐述 4. 国内外语言学家对布龙菲尔德意义问题的观点 4.1支持 4.2非支持 5.个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