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亿论文网 > 免费资料 > 开题报告 > > | 实习报告 | 开题报告 | 写作技巧 | 任务书 | 谢词致谢 | 答辩资料 | 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免费论文

英汉味觉词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更新时间:2018-01-28来源:www.eeelw.com 责任编辑:三亿论文网

 课题研究现状: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随着Lakoff和Johnson(1980)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的出版,从认知角度对隐喻进行研究开始成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话题。认知语言学强调隐喻是一种认知方式,是“我们对抽象范围进行概念化的有力的认知工具” (Ungerer & Schmid 1996:114)。人类赖以生存的许多概念系统以及思维方式乃至行为方式本质上都是隐喻的(Lakoff and Johnson 1980: 3)。

目前国内外认知语言学领域对具体的隐喻现象研究己经非常广泛,包括对味觉隐喻的研究。味觉的感知是人类的本能反应,味觉活动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与味觉相关的隐喻也成为人类认知世界的手段之一。

在国内,不少学者对英汉味觉词进行了隐喻对比的研究,如尚芳(2006)在《汉英“甜”和“苦”味觉隐喻对比》中,从中西思维方式、宗教和医药的角度对“甜”和“苦”味觉隐喻所呈现的差异进行了讨论,认为不同民族通过“甜”和“苦”味觉认知世界的认知体系具有极大的相似性,但由于文化的原因而在具体映射过程中又表现出某些差异性;王英雪(2007)在《汉英“味觉”隐喻共性分析》中,以概念隐喻理论和体验哲学为基础,尝试从认知角度分析比较汉英与味觉有关的隐喻的共性。该分析提炼了汉英以“味觉”作为源域的共同的概念隐喻,并讨论了共性的基础,从认知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的角度支持Lakoff(1999)等关于隐喻具有体验性的观点;徐小佳和许曦明(2009)在《汉英“酸”味觉概念隐喻的对比分析》中,从认知语言学和文化学的角度,考察汉英语言中"酸"味觉的概念隐喻,指出汉英语言在"酸"味觉隐喻化方面存在共性和差异,反映了两个民族思维层面的同一性和差异性,认为汉英"酸"味觉概念隐喻的投射域绝大部分相同,但其隐喻意义具有明显的差异,这是由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所导致的;王银平(2010)在《英汉味觉范畴隐喻对比研究》中,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系统考察了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味觉范畴隐喻,认为表示味觉效果的形容词“酸”、“甜”、“苦”、“辣”主要投射到人物、情感和其他感官域;王春平和李天贤(2010)在《英汉味觉词“辣”的认知隐喻对比分析》中,从认知语言学和文化学角度,比较分析英汉语言中味觉词"辣"的概念隐喻,认为英汉两种语言在味觉词"辣"的认知隐喻方面存在共性和个性,反映了两个民族身体体验的相似性和文化体验的差异性。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英汉味觉形容词隐喻的对比研究已取得了一定成绩。本文将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酸、甜、苦、辣、”为微观视角,收集与此相关的丰富语料,从汉语本体、英语本体以及两种语言隐喻对比的层面上进行细致的分类和深入的分析。

 

课题研究目的:

本文选取四种汉语基本味觉形容词“酸”、“甜”、“苦”、“辣”和与之相对应的英语味觉形容词sour,sweet,bitter,spicy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充分利用语料库、词典等收集有关英汉味觉形容词语料,系统研究其隐喻概念的共性和个性。从而证明当代认知语言学的观点,即味觉领域也存在隐喻映射,并且隐喻存在着认知普遍性和文化相对性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