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亿论文网 > 免费资料 > 开题报告 > > | 实习报告 | 开题报告 | 写作技巧 | 任务书 | 谢词致谢 | 答辩资料 | 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免费论文

《简·爱》中隐喻论文开题报告课题研究现状

更新时间:2018-01-29来源:www.eeelw.com 责任编辑:三亿论文网

 课题研究现状:

  对大多数人来说,隐喻是一种诗意的想象机制或华丽的修辞手法,常出现在特殊的场合而非日常用语中。此外,隐喻通常被认为仅仅是语言的特征,只与文字有关而与动作无关。近期的认知语言学研究表明,在日常生活中隐喻无处不在,我们的语言,思维和行动中都包含了隐喻。从外面思考和行动方面来说,我们通常的概念系统从本质上来说基本上是隐喻的。因此,近年来,人们对文学作品中隐喻的研究也从修辞的角度发展到认知的视角,论证了隐喻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思维、语言和行为之中的认知语言学观点。 克莱夫和约翰逊(1980)合著《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提出了概念隐喻,作者认为隐喻并非仅是语言层面的事,而是渗入到了我们的思维和行动之中,隐喻的本质在于依据某类事物来理解和经验另一类事物。他们从认知角度高度概括了隐喻的本质特征就是认知性。他们认为:隐喻无处不在,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同时又影响我们的认知,隐喻又具有系统性和相似性,隐喻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基于我们自身的经验。隐喻又是一种映射关系,是将我们的抽象概念通过隐喻来具体化,以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束定芳(2000)在《隐喻学研究》一书中强调认知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西方隐喻理论整理,对隐喻产生的原因、工作机制和本质特征、隐喻功能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胡壮麟(2004)在《认知隐喻学》中详细介绍了语言、认知、隐喻以及隐喻的实质,对概念隐喻以及隐喻的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冯小虎(2004)在《隐喻—思维的基础、篇章的框架》中介绍了欧洲、中国的隐喻史,以及隐喻在篇章中的功能。蓝纯(2005)在《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中阐述了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的研究,以汉语和英语的空间隐喻作了较详细的阐述。王寅(2007)在《认知语言学》介绍了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认知语言学,研究了认知的模型、认知语义学、隐喻认知等方面。 如今,认知隐喻运用到了文学的研究中,幸君珺(2004)发表《语法隐喻在小说中的体现—对<简•爱>Mrs. Reed话语的概念分析》.何莹哲和苏静(2009)在《认知视角下弗洛斯特几首小诗的隐喻分析》中尝试从认知角度分析弗洛斯特的几首小诗中的隐喻,并谈谈弗洛斯特的自然观。刘静溪(2010)发表文章《认知视角下<简▪爱>中人物刻画的隐喻研究》用概念隐喻分析了简爱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施春霞和叶少辉(2014)在《从认知视角解读约翰•邓恩诗歌中“死亡”概念隐喻》中从认知视角,借助概念隐喻理论来解读约翰•邓恩诗歌中的死亡概念隐喻,并对其诗歌中大量死亡隐喻的创作原因作进一步分析,以欣赏邓恩诗歌中死亡概念隐喻的独特魅力。 综上所述,认知隐喻的研究已经渗透到各种文学作品中,通过认知隐喻能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研究文学作品。 

课题研究目的:

《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特•勃朗蒂广为人知的自传体小说。《简•爱》中语言丰富,使用了大量的隐喻,但是大多数学者都是从修辞角度,很少涉及认知隐喻。而近几年隐喻的认知研究不断深入,已经成为国内外语言学家极其感兴趣的研究课题。本论文将运用认知隐喻理论对《简爱》语篇中的隐喻进行尝试性分析与探讨,试图更加深入地理解隐喻的认知过程,以便于从认知视角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下的隐喻内涵及语言形式,以丰富认知隐喻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