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亿论文网 > 免费资料 > 开题报告 > > | 实习报告 | 开题报告 | 写作技巧 | 任务书 | 谢词致谢 | 答辩资料 | 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免费论文

中国菜名的翻译论文开题报告

更新时间:2018-02-10来源:www.eeelw.com 责任编辑:三亿论文网

 课题研究现状:

跨文化交际研究首先兴起于美国,许多学者把爱德华·霍尔在1959年出版的The Silent Language看作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我国跨文化交际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 《文化与交际》(胡文仲,1994)一书是当时研究成果的代表。进入二十一世纪,跨文化交际研究热点集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跨文化交际与修辞等领域。奈达曾经说过“翻译就是交际。”中式菜名的翻译与文化交际密切相关。因此,翻译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跨文化交际的过程。

由于中国菜名种类之多,名字之复杂,翻译难度较大,所以国外研究的人数很少。在国内,最先提出菜名英译问题的是刘增羽先生,他在1990年第五期的《中国翻译》上发表了《中式菜肴英译名亟须审定》一文中指出,有必要尽快着手整顿和审定中国菜名。其后陈家基先生在1993年第二期的《中国翻译》上发表了《中式菜肴英译方法初探》,提出了中式菜肴翻译的几种类型。刘萍(2003)从口译工作者的角度,不仅探讨了中菜的翻译方法和技巧,还分析了跨文化意识在菜名口译中的作用。她指出,口译菜名时,“必须在直译的基础上,增加解释说明,对外国人头脑中的文化空白和缺省进行填补,把源语文化注入译语文化中,真正起到促进文化交流的作用。王瑛瑛和张瑜(2009)指出在跨文化语境下,异化翻译策略更有利于文化传播,因而对中国菜名的翻译应更多地采用异化翻译策略。薛敬敬和邓世平(2010)提出由于中西方在价值观念、思维习惯、民族文化、地理环境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这就要求译者应该从跨文化的角度来考虑,在翻译时尽量将菜的原料、烹制方法等翻译出来。陆涓(2011)认为在对中式菜名进行翻译时,要注意区分交际的对象和场合,同时也要顾及到不同文化习俗与信息接受习惯之间的差异。不仅要考虑到如何表达中式菜名深邃的文化内涵,而且要充分关照交际对象的饮食文化价值观。这些都对翻译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李敬科(2012)认为在菜名翻译过程中,译者无法使用单一的翻译策略,而是需要将直译和意译结合起来使用。在结合中式菜名命名原则的基础上探讨其相应的翻译策略,以有效发挥中式菜名在跨文化传播中的桥梁作用。楼捷和吴荣兰(2014)以文化翻译观为指导,提出实现菜名文化功能等值应遵循的翻译原则,即保留中菜文化信息、优先异化翻译和提高译文的可接受性。

这些研究者都对中国菜名的翻译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目前中国菜名的翻译中仍然存在一菜多译、翻译方法选择不当等问题。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跨文化的角度对中国菜名的特点、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的具体方面进行进一步研究,希望更加完善菜名的翻译。

 

课题研究目的:

    中国的菜名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窗口,是外国友人了解中国文化的有效手段。一份好的菜名翻译,不仅能体现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还会成为中外文化沟通的桥梁。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分析目前中国菜名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翻译过程中应该遵守的原则和翻译方法,旨在更好的传播中国文化,使外国游客更清楚的了解中国文化,更有效的发挥菜单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桥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