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亿论文网 > 免费资料 > 开题报告 > > | 实习报告 | 开题报告 | 写作技巧 | 任务书 | 谢词致谢 | 答辩资料 | 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免费论文

小学英语教案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更新时间:2018-02-12来源:www.eeelw.com 责任编辑:三亿论文网

 课题研究现状:

  在小学英语教案设计研究这一领域,“学情”往往被是单独列出来的一块,没有真正融入教案和实际教学之中。有些教师设计教案时候忽视学情分析,比如姚敦敏(1995)认为写出好的英语教案要弄清教学目的、正确区分重难点并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教案术语。同样,桑晓宁(2007)认为撰写教案的过程是老师的思考过程。两者仅从教师角度来设计教案,忽视对于学情的考察。 但有部分教师意识到“学情分析”的重要性,但没有明确指出“学情”是什么,安桂清、桑雪洁(2010)指出课前的学情分析越具体、越有针对性,教师在教学时才能用更多的时间去讲解学生不了解或存在错误认识的内容,做到因材施教。周会(2011)认为编写教案时要注重学生个体差异,主张备课一般应该以中等程度的学生为准,但也应该适当照顾两头的学生。李婕、诸葛明双(2012)认为小学英语教案设计需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制定的教学教案有助于学生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使学生发展自己特有的优势智能的同时,挖掘多种智能。 至于“学情分析”到底包括那几个方面,不同教育者有不同见解。国内外教育工作者大都都认为“学情分析”包括分析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如哈勃特(Herbart)五步教案法和杭特博士(Madeline Hunter)的六步临床教案法都强调备课前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除了这一共同点外,其他观点都各不相同: 伊拜(Eby)(1997)提出的五步“反射”教案法则指出设计教案时应照顾到学生的学习动机; 丁军梅(2010)认为学情分析已然成为教案设计的重要环节,具体包括对学生学习态度分析、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学生学习能力分析和学生学习风格分析。 杨志军(2010)提出英语教案设计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与传统英语教案设计相比,新课程的英语教案设计应张扬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要考虑到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也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学习方式和班级学习氛围等因素来设计英语教案,有的放矢地教育学生。 陈颖(2011)指出学情分析既可以指分析学生有关学习的情况,又可指分析学生的身体状况或者生理状况。认为学情分析包括学生年龄特点分析、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学生学习风格分析和学生学习能力分析四个方面。 孙荣政(2013)认为学情分析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从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好非智力因素等方面进行个体差异分析;二是从知识、技能、素质等方面的“学生起点状态”进行分析。三是对“学生潜在状态”的分析。 邵燕楠、黄燕宁(2013)详细介绍了“学情分析”的历史、优势和未来走向,并把学情分析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对于学生情况的了解。 陈瑶(2014)将学情分析的内容分为智力因素(认知、知识)和非智力因素(动机兴趣、心理状况、学习内容、学生差异和课堂生成),并提倡使用类型化研究、差异变量分析和经验分析法来研究学情。 姚娟(2014)认为对学生情况的分析主要包括,了解本班学生的个性特点、年龄特征、学习英语的动力和习惯、汉语水平及其对于英语学习的影响、英语知识技能的起点、新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的英语知识经验的联系、学生在本节课的英语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等等。 

课题研究目的:

现今小学英语教师对学生“学情分析”缺乏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学情分析”只是一种形式,游离于教案设计之外,即使考虑到学情的教案设计也不能保证真正落实到教学过程之中,以至于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课堂教学效果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面对这一现象,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引起重视,重新审视教案设计的理念。本文主要探讨现今小学英语教案的弊端,通过具体案例从教案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从课前(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特征)、课中(听课效率)、课后(反馈)的角度解释如何将“学情分析”融入于教案之内,并且提出怎样贯彻落实于实际教学之中的建议,寻找能够更加满足小学生各方面需求、更符合初级英语学习者的发展特点的英语教案设计和实施策略,并致力于将“学情分析”与教案融为一体,提升教师对学生各方面发展情况的观察能力和教学技能,同时真正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