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金币:![]() ![]() |
资料包括:完整论文 | ![]() |
![]() |
转换比率:金额 X 10=金币数量, 例100元=1000金币 | 论文字数:11887 | ![]() | |
折扣与优惠:团购最低可5折优惠 - 了解详情 | 论文格式:Word格式(*.doc) | ![]() |
【摘要】本文尝试利用海量微观空间数据,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评价北京公共交通影响下的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及其利用效率和供需匹配情况。分别采用比例法与最短时间距离法,以北京作为典型城市测算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结果表明,居住小区公共设施总体可达性水平较高。其中4环以内各类公共设施可达性水平最高,居住小区到公共设施的平均时间较短,20分钟内到达的街道居住小区占比高达90%以上;5-6环可达性水平最差,平均时间相对较长,20分钟到达占比在50%以下。高需求高可达性街道比重相对较高,高需求低可达性街道主要分布于5-6环的东部和北部地区,这些区域亟需改善。在各类公共服务设施中,小学的可达性最好,且中小学更注重公平,而医院和购物中心则更强调效率。针对识别出来的高需求低可达性公共设施街道,应从出行方式、公交线路与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着力解决公共设施的供需矛盾问题。 【关键词】公共服务设施;居住小区;可达性;公共交通;供需匹配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 言-1 1 评价方法构建-2 2 具体步骤演进-3 2.1 基础数据库构建-3 2.2 技术指标与方法-3 3 可达性、可达性效率及供需评价分析-5 3.1 居住小区与公共服务设施总体空间布局-5 3.2 居住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分析-7 3.2.1 可达性总体水平-7 3.2.2 环线尺度上可达性分析-8 3.2.3 街道尺度上可达性分析-10 3.3 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效率分析-13 3.4 公共服务设施需求分析-15 3.4.1 定序变量相关分析-15 3.4.2 供需分析-15 4 结论与讨论-17 参考文献-19 致 谢-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