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耀诗歌中的高原地景意象研究.docx

资料分类:文史类论文 上传会员:碧小池 更新时间:2022-08-28
需要金币1000 个金币 资料包括:完整论文 下载论文
转换比率:金额 X 10=金币数量, 例100元=1000金币 论文字数:8808
折扣与优惠:团购最低可5折优惠 - 了解详情 论文格式:Word格式(*.doc)

摘 要:昌耀诗歌中的高原地景意象是西部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较成功的展现了“西部精神”的内涵。本文通过对《昌耀诗文总集》(增编版)的阅读归类,以文学地理学理论和方法,从昌耀诗歌中的高原地景意象入手,以其描写的地理空间形象为轴线,探寻诗歌中每一类意象所具有的含义,从含义与作者经历联系还原写作目的,最终则归结到探寻青藏高原地理环境对昌耀诗歌的影响。

关键词    高原地景,地理空间,意象,含义 ,影响

 

绪论

三十年来学术界对昌耀诗歌的评论和研究持续不断,尤其在近年来诗歌价值得到不断地关注和认可,但较多的集中于对诗歌话语和文本的解读,虽有少数涉及其诗歌的意象研究,但方向和方法不相一致,显得零散而且缺乏系统性。

有关昌耀诗歌高原地理意象的研究,以其1985年《斯人》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注重诗歌的意象意境、精神特质、语言特色等方面。其中,对“构成了昌耀诗歌中充满神性的主体意象”[[1] 张文刚《高原:昌耀诗魂》载《求索》,2002年第3期,第125页。][1]的青藏高原,以及诗歌中的高原地景意象的研究成为热点。较有影响的研究还有马丁与马海音合作的《意象:昌耀诗国的星光——昌耀诗歌意象研究》一文,通过对昌耀诗歌意象选择的分析和梳理,探寻昌耀诗歌意象生成的“轨迹”和内在意蕴;燎原的《昌耀:高地上的奴隶与圣者》将阅历与文本结合,呈现诗歌的创作轨迹;张光昕认为,昌耀正是“希望以这种‘时间空间化’的方式,释放他笔下空间的形象能量,让时空双方对峙的一刻闪现出更多生命的尊严和价值”[[2] 张光昕《诗人与淡季——昌耀写作的换气问题》,载《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第112页。][2];张文刚认为,对高原意象的钟情,源自昌耀自身的“生命历程”、“人生追求”、“和艺术信仰”;燎原则认为昌耀诗歌的“西部”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他诗歌中对“历史上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出使西域的汉将军班超及其部属”和“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镇敦煌以及歌舞”等等的书写,体现了其诗歌“西部”概念的历史文化指向,及这种本土民族的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雷庆锐以独特的眼光,将昌耀和惠特曼诗歌的精神、意象选择和诗歌形式的相似性进行了比较[[3] 雷庆锐《昌耀与惠特曼诗歌创作相似性解读》,载《青海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第98-101页。][3]。

相关论文资料:
最新评论
上传会员 碧小池 对本文的描述:不同的地理空间下,诗人选取意象来构建文本。意象作为诗歌的灵魂与表意载体,与地理空间形成关联,将诗人想象或联想的自我的情思以比喻或象征的形式传递于读者,而读者则经过......
发表评论 (我们特别支持正能量传递,您的参与就是我们最好的动力)
注册会员后发表精彩评论奖励积分,积分可以换金币,用于下载需要金币的原创资料。
您的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