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金币:500 个金币 | 资料包括:完整论文 | ||
转换比率:金额 X 10=金币数量, 例100元=1000金币 | 论文字数:6447 | ||
折扣与优惠:团购最低可5折优惠 - 了解详情 | 论文格式:Word格式(*.doc) |
上一篇:铁凝小说中的女性形象.doc
摘 要:《搜神记》、《搜神后记》、《异苑》是魏晋至宋时期的志怪小说。其中共有行旅遇怪故事108例,《搜神记》43例,《搜神后记》27例,《异苑》38例。受当时社会风气影响,行旅主体大多为男性,女性较少;行旅主体除士人之外,商人、道士、沙门、军官也占有一定比例,体现了魏晋时期商人地位的提高,以及晋宋之际士人从政风气的变化;行旅地域范围集中于太湖流域和岭南地区,与当时的政权中心有关;遇怪类型有动植物、神仙和鬼魂,一部分故事内容受到佛教观念的影响。
关键词:魏晋;宋;志怪小说;行旅;遇怪故事
行旅活动是指人们从较熟悉的地方到较陌生的地方的活动,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迷信宗教之风浓厚,形成了谈论鬼神之道、灵异之事的社会现象,更产生了许多志怪小说。干宝的《搜神记》,托名陶渊明所作的《搜神后记》和南朝宋刘敬叔所撰的《异苑》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搜神记》作者干宝“考先志于记载,收遗逸于当时”[1](《搜神记》自序),目地是为了证明神道之不诬。《搜神记》的故事来源,一方面上承前代,搜罗了过去的经典作品;另一方面记录当代,由干宝本人所采集的奇闻怪事构成。鲁迅先生曾指出:“六朝人之志怪,却大抵如今日之记新闻,在当时并非有意做小说。”[2]因此,《搜神记》中丰富的行旅遇怪故事,表面谈鬼神、说灵异,实则反映了魏晋时期的社会现实。本文从《搜神记》中统计出43例行旅遇怪故事,并结合《搜神后记》中27例和《异苑》中38例行旅遇怪故事作为补充,希望从行旅主体、地域范围、遇怪类型与故事内容这三个角度分析魏晋至宋时期的社会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