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亿论文网 > 免费资料 > 免费论文 > > | 实习报告 | 开题报告 | 写作技巧 | 任务书 | 谢词致谢 | 答辩资料 | 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免费论文

筝曲《枫桥夜泊》

更新时间:2019-08-24来源:www.eeelw.com 责任编辑:佚名

 乐曲《枫桥夜泊》是由著名古筝作曲家王建民先生,按照唐代大诗人张继《枫桥夜泊》的古诗为题材而创作的,由音乐元素和传统诗词完美结合的经典作品。作品完美表现了中国文人炉火纯青的遣词造句能力,表现了作曲者对“江枫渔火”的感叹和回念。筝曲创作时运用了独特的音乐表现手段和作曲技法,包含江南丝竹、昆曲和江苏民歌的特点,变化音定弦、泛音、点奏等演奏技巧,呈现出典雅诗意、精致宜人的水墨风情,与中国古诗的诗、情、画、意完美结合,给听者无限的想象和感叹。本文从筝曲《枫桥夜泊》的音乐特点和曲式结构出发,分析古筝曲所表现出唐诗《枫桥夜泊》的诗情画意,探究中国古诗词和中国音乐两大艺术领域碰撞产生的奇妙效果。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从中国传统诗、画入手,以古筝作品枫桥夜泊为立足点,用音乐的语言和古筝的语言来论证,分析该作品的诗、情、画、意。

论文大致可以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介绍《枫桥夜泊》和古筝,介绍古筝的音乐特点和古筝曲目《枫桥夜泊》的写作背景、演奏的技巧和所要表达的情感。第二章开始介绍古筝曲《枫桥夜泊》所展现的诗情。本章内容主要是分析古诗词《枫桥夜泊》和它所要表达的诗情。第三章主要论述筝曲《枫桥夜泊》所展现的画意。本文将会从乐曲的画面感来写。先从中国的传统书画入手,然后再具体论述古筝曲目《枫桥夜泊》所展现出来的画面感。

 

概述古筝和筝曲《枫桥夜泊》

古筝作为一种古老的弹拨乐器,其发展已经历经千年,古筝的作品呈现大都是以演奏、欣赏等方式进行的,关于古筝的音乐也一直收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它的接受度非常高。原因是因为它的音域宽广,高音区清脆明亮,低音区低沉,音色非常优美,古筝的旋律丰富多彩,具有非常大的流动性。

近几年来,古筝在现代曲目的创作上有了很大的突破。在以中国传统古诗词为创作背景的现代筝曲有:《云裳诉》、《长相思》、《临安遗恨》等等,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为古筝音乐作品添上了最丰富绚烂的一抹色彩。古筝作为我国传统乐器的代表,能够演奏具有传统文化背景的旋律是它的特长,这也是为什么古筝这个乐器能够和中国古代诗词《枫桥夜泊》完美结合的原因。

现代古筝曲《枫桥夜泊》的成功支出不仅仅是因为它融合了我国古诗词的意境美,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它是一部由钢琴伴奏的现代筝曲。作为西洋乐器中的“王者”钢琴,与我国传统民间乐器古筝这两个乐器相交融,一钢一柔、一奔放一含蓄,它们相互碰撞与交融,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非常完美的视听盛宴。那么筝曲《枫桥夜泊》想要表达什么呢? 

古筝曲目《枫桥夜泊》,它通过抒情典雅的旋律,把姑苏城外的一抹冷月,渔火愁眠、暗红的枫叶、几声悠远的钟声和一叶孤舟所表达出的凄苦愁绪,演绎得淋漓尽致:然后通过高音区的急抹重刮、浓重又急切的的弹奏方式,把旅人内心的那一抹幽怨的心情,以及羁旅游子辗转反侧却难以入眠的的思念家乡愁绪,都畅快淋漓的向我们表达了出来,使我们听者、甚至是演奏者,在面对这首乐曲是时候,这一幅幅画面,仿佛尽在眼前,这一阵阵愁绪,仿佛真的萦绕于心,久久不能释然。《枫桥夜泊》根据素材特点划分,有着明显的三部性特征,构成加引子与尾声的复三部曲式结构。另外作曲家在作品中加入了昆曲、苏州民歌和江南丝竹这些江南独特的音乐素材,使得曲调优美婉转,静谧悠长,给人以“绕梁三日不绝于耳”“三月不知肉味”的艺术效果。

 

筝曲《枫桥夜泊》所表达的诗情

古诗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代大诗人张继这一首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枫桥夜泊》,简简单单的28个字,勾勒出一幅完美的思乡意境。诗中的景色又冷又暖,有静有动,有明有暗,有近有远,在后人感叹前辈高超的遣词造句技巧时,更多的也是叹服于汉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

张继就是那个流连于姑苏城的羁旅客。一个人孤身在小船上,想要入眠,内心却因各种愁绪而无法入睡。这位满心旅愁的游子,城外寥落的几声钟鸣,仿佛也击打着他内心的疼痛。伴着苏州城夜晚,感受着专属于江南的缱绻愁绪。

为什么诗人一夜未眠呢?第一句 “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一句中出现了三种有景象。秋天的夜晚,一轮孤月悬于深沉的夜空中,远处不知哪儿传来几声鸟儿的啼叫,在幽静的夜里,显得格外嘹亮。身旁立刻因为秋夜的霜的侵蚀透着阵阵寒冷的气息。向远处望去,江的两岸,枫树环绕,有渔人伴着星星点点篝火,和诗人一样在这秋夜里一夜未眠。

古诗词《枫桥夜泊》在第一句和第二句上为我们呈现了六个景色:有“月亮”、“乌啼”、“霜满天”、“枫叶”、“渔火”“愁眠人”。反而,诗的第三句和第四句却只说了苏州城外的寒山寺,和那里的钟声,伴着他所乘的船,逐渐隐身于那茫茫的暮色里。他久久不能入眠,内心会是怎么样的感觉呢?一轮孤月悬于深沉的夜空中,远处不知哪儿传来几声鸟儿的啼叫,最后一句话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夜半钟声”的寥寥数字,表达出来了苏州城夜晚的寂静,更能从侧面烘托出了诗人内心此刻的情绪:孤寂、难眠、哀愁。这个时候,羁旅人独自一人乘于舟中,远处传来数声钟声,此时旅人的心里,那无法用言语来描绘的情感,也就自然而然的表达出来了。张继的这首诗运用倒叙的写作手法,先写拂晓时景物,再而描写昨天夜里的景象和夜半里钟声,全诗有声音有色彩,有感情有景色,情感与景色相互融合,好不融洽。

古筝曲目《枫桥夜泊》因为旋律优美,被很多人喜爱和演奏。较为出名的由苏畅、袁莎、吉炜、葛梅君、白洋、陆晶、伍洋等人,他们的弹奏都非常有特色,较为完美的表达出《枫桥夜泊》的诗情画意。本文以著名的古筝弹奏者,当代中国杰出古筝表演艺术家,中央音乐学院古筝专业导师,兼任中华慈善总会及中国民族器乐学会形象大使、中国古筝学院院长及教学总监、中筝艺术团团长袁莎弹奏的《枫桥夜泊》为案例,分析其音乐特点和曲式结构。

引子部分的主题音调主要取材于昆曲,在弱奏时给听众一种由远及近的钟声传来的感觉,即“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境。这一音调在后来音乐展开部分的重要部位多次出现,是贯穿整个音乐曲目的重要音乐材料。

古筝曲目《枫桥夜泊》是一首非常动听,旋律丰富多彩,却在含蓄的情感里又隐含着些许哀愁的音乐作品。但是,作品《枫桥夜泊》的这种感觉与另外一首写愁的曲子《临安遗恨》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古筝曲目《临安遗恨》慢板的主题旋律也很优美、动人,但哀而不伤,快版的地方雄壮奔腾,将岳飞回想当年驰骋沙场的雄壮英姿的形象立刻就跃然于听者的心里。但是,《枫桥夜泊》却始终给人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在里面。即使到了快板的地方,也让人感觉是思维上的爆发感,仿佛再也无法忍受这种哀愁,想要快点挣脱快点结束这一切。所有的情感都爆发出来了,这种爆发是内在的。使听者或是演奏者在接触这里的时候,就像一个人,外表平和内敛,内心却暗潮涌动,激越跳动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