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痴》看19世纪60年代俄国信仰的缺失.doc

资料分类:师范学院 上传会员:你好,学长 更新时间:2013-11-20
需要金币500 个金币 资料包括:完整论文 下载论文
转换比率:金额 X 10=金币数量, 例100元=1000金币 论文字数:7032
折扣与优惠:团购最低可5折优惠 - 了解详情 论文格式:Word格式(*.doc)

摘要: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白痴》中,梅诗金公爵以纯善良的心包容一切,这是作家对于现实的幻想与希望。但真实的结局却是,即使是像耶稣一样的高尚的人也无法拯救这个虚伪与罪恶的社会,因为信仰已然缺失,人们已经摈弃了上帝的爱。这部作品中小人物对信仰的抛弃与梅诗金公爵的无私形成一种对照,说明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宗教思想中存在着内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即既对上帝有狂热的信仰,又抱以深切的怀疑。

关键词:陀思妥耶夫斯基  梅诗金公爵 小人物   信仰  矛盾

 

Abstract: In <The Idiot>, Masking who is the Duke used his pure good heart to inclusive everything. This was Fyodor Dostoevsky’s illusion and hope of reality. But the real outcome was that people could not save the hypocrisy and evil society even as noble as Jesus. Because people lacked faith and have abandoned the love of God. In this work, through comparing the little people who abandoned the faith with the Masking Duke who was selfless illustrates Dostoevsky's religious that there were irreconcilable contradictions inherent. That was not only a fanatical belief in God but also held the deep suspicion.

Key words: Fyodor Dostoevsky, Masking Duke,little people, hypocritical, salvation

 

  《白痴》由陀思妥耶夫斯基于1867年执笔,1868年完成。由其写作的时间段上看,俄国正经历了它在十九世纪最大的变革与变化。政治上,1861年俄国完成了自上而下的农奴制改革,贵族统治阶级因而暂时保住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革命形势的发展;但之后,俄国资本主义迅猛发展,资产阶级对于利益的疯狂追逐使得金钱的势力越来越甚,并且开始强烈地影响、改变着当时社会的传统道德和生活方式。人们的信仰在此时,也因这强烈的激荡产生了动摇:原有的信仰在新的社会“规则”下显得格格不入,特别是对于小人物而言,要想取得地位与财富就必须有抛却一切的态度,许多人在这种“规则”下抛弃了所有的信仰,只崇拜自己,看似获得了绝对的自由,但同时又陷入了虚无之中,走向所谓的“虚无主义”;另一些人则不择手段,想方设法地获取自己想要的利益,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尊严。其实归根究底,这些都是资本主义利益至上的观念作祟,正是这种观念才导致人产生了极端的利己主义。最终,虽然财富增加了,但失去了信仰的人们,却没有了思想,把大家拴在一起的思想。《白痴》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完成了,并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俄国社会信仰的缺失。

 

相关论文资料:
最新评论
上传会员 你好,学长 对本文的描述:《白痴》这部作品中小人物对信仰的抛弃与梅诗金公爵的无私形成一种对照,说明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宗教思想中存在着内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即既对上帝有狂热的信仰,又抱以深切的怀疑......
发表评论 (我们特别支持正能量传递,您的参与就是我们最好的动力)
注册会员后发表精彩评论奖励积分,积分可以换金币,用于下载需要金币的原创资料。
您的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