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金币:1000 个金币 | 资料包括:完整论文 | ||
转换比率:金额 X 10=金币数量, 例100元=1000金币 | 论文字数:16793 | ||
折扣与优惠:团购最低可5折优惠 - 了解详情 | 论文格式:Word格式(*.doc) |
摘要:长篇小说《活着》中的采风者“我”这一人物的形象长期处于被遮蔽的状态,所以多被读者和研究者们所忽略。本文就此现象出发探究发现读者受晕轮效应的影响而忽略了“采风者”,而研究者因为叙事学兴起导致研究中心转移到文本形式方面。其次,笔者重新分析了“采风者”形象的功能,着重指出了采风者“我”的知识分子的身份以及“采风”活动深广的历史文化内涵,并进一步探究发现“采风者”形象存在的成因是作者主观创新的结果。事实上,这一形象的重新解读是一种创造性的解读,不仅突出了“采风者”形象的主体性,还让我们看到文学创作活动的复杂性,即每一个人物形象的出现都不是凭空出现的,是经过人物与作者、人物与人物相互博弈而形成的。
关键词:余华;《活着》;采风者;功能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1 一、被忽视的“采风者”1 (一)余华的叙述策略-2 (二)研究对象和思潮的影响2 二、“采风者”的功能-3 (一)形式功能-3 (二)形象功能-5 三、“采风者”存在的原因-7 (一)先锋实验的结果8 (二)传统文化因子的影响10 四、“采风者”的意义13 参考文献-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