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金币:500 个金币 | 资料包括:完整论文 | ||
转换比率:金额 X 10=金币数量, 例100元=1000金币 | 论文字数:7249 | ||
折扣与优惠:团购最低可5折优惠 - 了解详情 | 论文格式:Word格式(*.doc) |
摘 要:余华,一个先锋派的代表,他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完全无光的世界,但他的生活和他的作品从未赞颂黑暗,而是呼吁人们寻找光明,余华热衷于描写死亡,在他的作品中,所有的人物都在深深的黑暗与光明之间的灰色地带,人们害怕死亡,可余华偏偏把血淋淋的现实展现给人们看 ,在这死亡背后,是余华对于生命的思考,本文重点品读余华作品中的死亡叙述,死亡描写,探究余华人道主义的悲悯情怀和乐观豁达的活命哲学。 关键词:死亡;呼喊;生命;余华;死亡叙述
余华在作品中通过“死亡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独一无二的理解,余华用自己的眼睛看到了痛苦和死亡,所以用作品表达。故事背景通常是余华在传统农业社会,在中国农村,在这简单的环境中却有历史的深度,而且废除了一般的叙事桎梏。这些努力,不仅突出了灰色的人生坐标,超越了时间和空间,其作品也巧妙地展现了一个永恒的主题,即生命的思考。 一 作为一种场景——“死亡”叙述的出现 1987年,余华发表处女作《十八岁出门远行》,是他第一部描写死亡场面的作品,这也是“死亡叙述”作为一种场景的第一次出现。文中的“我”是一个只有18岁的年轻人。在一段充满坎坷旅程中,“我”对粗鲁的人司机的行为,比如吸烟的行为感到痛恨,后来余华也采用了让所有的村民打架的方式来展现死亡,他们殴打司机,他们甚至还打伤了来阻拦的“我”。这时第一次出远门的“我”,成了唯一的受害者,孤零零的站在抛锚的车前。[1](P91) 余华所描写的死亡在余华的死亡叙述中,存在一种“冷死亡”痴迷,甚至在余华眼中,死亡是一件值得追求的事情。余华善于使用克制,冷静观望的笔触,讲述了“我”感觉血如“洗脚水”的感觉。作者以第一人称的旁观者的角色,使观众与书内角色产生联系,这也促进了读者对“死亡”叙述的理解。作者通过叙事符号,表达的不是自己的声音,是死亡的角色的内心变化。作者如此冷漠,用独到的眼光表达了对死亡的理解。 |